【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日,各大券商機構已開始密集發佈對證券行業2026年的展望報告。一個普遍的共識正在形成:在市場行情回暖、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的背景下,當前估值仍處歷史低位的證券板塊,有望在2026年迎來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其高性價比的價值迴歸空間正吸引着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
業績高增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持續上行直接爲券商業績注入了強心劑。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A股兩融餘額逼近2.4萬億元,前三季度融資餘額激增超5200億元;同期A股成交額合計高達301.56萬億元,日均成交額1.65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在市場交投活躍、融資需求旺盛的帶動下,上市券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據中信證券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69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3%。其中,第三季度單季淨利潤高達725億元,刷新了歷史單季盈利紀錄。從業務結構來看,增長動力十足,經紀、投行、資管、利息和投資收益五大核心業務分別實現了74%、23%、2%、56%和43%的同比增長,呈現出全面開花的良好態勢。國泰君安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除了傳統業務回暖,零售業務和國際業務正成爲行業新的業務增量,爲業績增長提供了額外動力。
估值與業績出現“剪刀差”
然而,與火熱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券商板塊的股價表現卻遠未跟上步伐。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年內分別上漲19.34%、27.14%和45.78%,而同期Wind券商指數的漲幅僅爲6.02%,走勢明顯落後於大盤。這種“業績漲、股價滯漲”的現象,導致了板塊估值與盈利能力之間出現了顯著的“剪刀差”。
中信證券非銀金融聯席首席分析師陸昊指出,預計2026年行業ROE(淨資產收益率)有望提升至7.2%左右,這一水平將達到2016年以來的70%分位數以上,但當前行業估值卻僅位於2016年以來40%分位數,仍處於明顯偏低位置,爲板塊未來的彈性釋放保留了充足空間。
機構的持倉數據也印證了板塊的“冷遇”。開源證券統計顯示,2025年三季度末,主動型基金重倉股中券商板塊佔比僅爲0.86%,相對A股標準配置比例低配3.21個百分點,機構持倉位於近五年來的歷史低位。截至11月12日,券商板塊整體PB(市淨率)僅爲1.52倍,無論是從時間維度還是與自身盈利能力對比,都具備顯著的安全邊際。

三大引擎驅動未來增長
展望2026年,機構普遍認爲,財富管理、機構業務和國際化將成爲驅動券商行業持續向好的三大核心引擎。華泰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表示,大財富管理業務趨勢明確上行,A股2萬億元的日成交額有望成爲常態,金融產品代銷顯著回暖,圍繞ETF投顧的創新業務也在探索前行。
在機構業務方面,投行市場顯著復甦,投資業務持續增配權益倉位,衍生品業務監管有望進一步優化,爲頭部券商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國際業務方面,中資券商以香港爲橋頭堡,受益於港股市場流動性修復和IPO回暖,頭部券商境外收入利潤貢獻度正穩步提升,海外分支機構擴容將更好地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和海外資金“引進來”的雙向需求。
此外,行業併購重組預期和AI技術應用也爲板塊增添了催化劑。東吳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孫婷認爲,政策鼓勵優質券商通過併購重組做優做強,行業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大型券商的優勢將更加顯著,理應享有估值溢價。
綜合來看,中金公司等頭部機構一致看好證券行業2026年的投資機會。在具體配置上,建議重點關注具備海外和機構業務優勢的頭部券商、財富管理特色鮮明的券商以及受益於政策創新的特色中小券商。(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