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競渡分紅險藍海,消費者擇優需破“紅利實現率迷陣”

【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 馮超男】銀行存款利率的持續走低,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隨之一降再降,讓分紅型儲蓄險的“保底收益+浮動收益”模式在當前環境下優勢凸顯。進一步來講,分紅險屬於“輕度剛兌”型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對安全性與收益性需求的同時,減緩了保險公司的利差損之憂,因此被各大險企大力推薦,成爲市場中“新星”。

一組數據清晰印證了上述趨勢:10月17日,環球網財經記者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人身保險產品信息庫統計所得,9月份,行業新增個人壽險(剔除短期產品)299款,其中分紅險達125款,佔比達41.8%。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個人壽險(剔除短期產品)總計上新607款,包括分紅險275款,有45.5%新品集中在9月份推出。

人身產險預定利率漸進下調,轉型分紅型成必然

9月1日起,人身產品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進入“2.0時代”。而這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傳統儲蓄型產品因利率下調進一步失去競爭力,倒逼着險企加大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產品的供給力度,以應對低利率環境下的市場挑戰。

不僅如此,此次調整呈現出“非對稱”特徵,即傳統險和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各下調50BP,而分紅險僅下調 25BP。調整後,傳統險與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差距由此前的50BP收窄至25BP。考慮到產品所具備的浮動收益彈性空間,分紅險競爭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

進一步將時間維度拉長來看,2023年7月,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降至3.0%;2024年9月,下調至2.5%;如今,更是降至2%。這一個漸進過程,讓險企早已深刻意識到,向分紅險轉型成爲了必然趨勢。

早在2024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曾表示,過去平安傳統險結構佔比70%以上,未來的產品結構將會以分紅險產品作爲主打,預計佔公司整體銷售的50%以上。再者,中國太保2025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太保原總精算師張遠瀚指出,隨着下半年產品轉型進度加快,預計全年分紅險佔比將進一步提升。

根據上市險企公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在分紅險業務方面,平安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99.2億元、372.99億元、182.69億元和114.17億元。其中,平安人壽與新華保險的分紅險保費同比增長40.94%和24.9%。從分紅險佔比來看,2025年上半年,平安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該指標依次爲12.79%、19.28%、15.07%和12.61%。

消費者認知度偏低,選產品莫僅盯紅利實現率

那麼,各大險企正積極佈局分紅險業務,關鍵問題隨之浮現: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同時,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分紅險,消費者又該如何進行挑選呢?

在業內人士看來,分紅險產品在設計層面展現出更高的複雜性,這不僅使得消費者理解起來頗具難度,也給銷售環節帶來了更大挑戰。傳統險客戶長期形成的固定收益偏好,也使得他們對浮動收益型產品的接受需要經歷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浙大城市學院副教授、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林先平認爲,消費者對分紅險產品的認知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整體仍處於偏低層次。在低利率環境下,部分消費者開始關注分紅險“固定回報+波動分紅”的模式,對其潛在收益有一定興趣,且諮詢分紅險的客戶成交率較高。同時,仍有不少消費者對分紅險的運作原理、收益不確定性等了解不足,容易受到銷售誤導。

“險企可加強產品宣傳與客戶教育,向消費者詳細介紹分紅險的紅利來源、分配機制、風險特徵等。此外,要提升銷售人員專業素質,加強培訓,使其能夠準確、全面地向客戶講解分紅險產品,避免銷售誤導。”林先平稱。此外,他指出,在優化產品設計環節,險企須以“客戶風險管理需求”“保障需求”爲核心,根據不同客戶羣體的特點,如養老客羣、年輕客羣等,設計匹配的分紅險產品。

而提到挑選產品的階段,不少消費者會將紅利實現率作爲重要的參考指標。所謂紅利實現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當年實際派發的非保證分紅,與計劃書演示中所呈現的非保證紅利演示數值的比率。

這裏存在一個關鍵關係:演示利率設定得越高,在同樣的實際分紅水平下,得出的紅利實現率就會越低。那麼,險企在銷售分紅險時,採用相對較高的演示利率,確實更容易吸引客戶並促成交易,但紅利實現率的達成也就會越難。從這一點來說, 僅將紅利實現率作爲挑選產品標準,並非準確。

對於此,林先平表示,紅利實現率是消費者選擇分紅險產品時的重要參考指標,但並非首要因素。分紅實現率越高,並不一定代表消費者拿到的實際收益越多。因爲分紅實現率是實際派發的分紅與應分配的分紅(計劃書利率演示紅利)的比值,若產品的利益演示紅利水平本身設定得較低,即使分紅實現率達到100%,實際分紅也可能較少。此外,不同的分紅分配方式(如現金分紅和增額分紅)也會影響消費者最終獲得的實際收益。“保險公司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評級等,這些指標能反映出保險公司的經營穩定性和分紅兌現能力。”

此外,眺遠諮詢董事長兼CEO高承遠認爲,紅利實現率不是“收益排名”,而是“預期兌現度”。消費者挑選分紅險,需要先看“鎖定期=現金流”是否匹配自己用錢節點;再看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是否持續高於150%,低利率週期裏這指標比演示利率更真實;第三看歷史紅利是否平滑,大起大落的賬戶說明投資風格激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