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7月11日,財政部正式印發《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的通知》,明確要求推動保險資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長週期考覈機制。這一新規將於2025年度績效評價起正式實施,標誌着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關鍵制度安排落地。
長週期考覈全面深化,破解“長錢短投”難題
此次《通知》的核心在於顯著強化長週期考覈權重與覆蓋期限:指標調整, 將關鍵績效指標“淨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的考覈方式,由此前的“當年度指標+三年週期指標”升級爲“當年度指標+三年週期指標+五年週期指標”。
權重優化, 淨資產收益率考覈中,當年度、三年週期、五年週期指標的權重分別設定爲30%、50%和20%。這意味着長週期(三年及五年)考覈指標的合計權重高達70%,遠超當年度考覈的30%。
這一調整是對今年1月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的具體落實。政策意圖清晰:引導保險公司徹底摒棄短期業績波動焦慮,真正立足長期視角進行投資決策。
業內專家指出,此前以年度考覈爲主的模式,使得權益市場的短期波動直接衝擊保險公司當期業績表現,導致險資對市場短期波動的容忍度降低,“長錢短投”現象突出。南方基金表示,新考覈機制通過聚焦“三年、五年”長週期,將有效破解這一困局,實現資產負債的久期匹配,推動險資堅定踐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
廣發證券分析認爲,將兩大關鍵指標的長週期考覈權重提升至70%,將極大降低市場短期波動對險資投資行爲的干擾,不僅有利於穩定市場運行,更能幫助險資發揮長期資金屬性,獲取更優的長期回報。
政策組合拳發力,萬億增量資金可期
長週期考覈機制是推動險資加大權益投資力度的核心引擎之一。當前,險資入市潛力巨大:
規模巨大,空間廣闊,截至2024年底,我國商業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約33萬億元。然而,其實際投資A股的比例僅約11%,距離監管部門設定的平均25%的政策上限尚有顯著距離。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實施方案》要求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需用於投資A股(含權益類基金)。考慮到大型險企年保費規模超萬億元,僅此一項每年即可帶來3000億元以上的增量資金。
金融監管總局積極行動,上調部分險企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最高可達50%);已批覆三批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合計規模達2220億元(首批500億已落地);下一步計劃將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調降10%,進一步降低投資成本,鼓勵入市。
南方基金綜合測算指出,三項關鍵政策(長週期考覈、新增保費強制比例、試點擴大及風險因子下調)形成合力,有望爲A股市場帶來萬億元級別的增量資金。具體看:若保險資金整體增配股票資產比例1%,即可帶來約3500億元增量(基於2024年一季度末資金餘額34.93萬億元)。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2220億元,將持續發揮市場“壓艙石”作用。新增保費強制投資部分年增量超3000億元。
穩固市場基石,優化投資生態
保險資金作爲資本市場最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之一,其投資行爲的長期化、穩定化對市場健康運行至關重要。
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強調,擴大“長錢”入市規模,短期直接帶來大規模增量資金;長期則將顯著改善A股市場的資金結構,增強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鞏固市場回暖向好的趨勢。
業內普遍認爲,長週期考覈機制落地,將從根源上降低險資對市場短期噪音的敏感性,促使其敢於在估值合理區間加大布局優質資產的力度。險資投資行爲的穩定,將有效平抑市場非理性波動,優化資本市場的投資生態,併爲服務實體經濟、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堅實、更長久的資金保障。
隨着“長錢長投”的資金矩陣加快形成,A股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夯實。(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