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獨挑大樑”,公募基金“多基金經理共管”漸成趨勢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正經歷深刻的管理模式變革,逐漸擺脫對單個基金經理“獨挑大樑”的依賴,向團隊協作的“多基金經理共管”模式轉型。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年內已有超700只基金增聘基金經理,三人甚至四人共管的基金數量持續攀升。

近段時間以來,多位知名基金經理旗下基金密集發佈增聘公告。例如,葛蘭掌管的中歐醫療健康發佈公告,增聘趙磊爲基金經理,與葛蘭共同管理該產品。葛蘭旗下共管理3只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歐醫療健康規模達311.79億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類醫藥主題基金。

再者,7月2日,鄭澄然管理的廣發成長動力三年持有期混合也公告增聘基金經理蘇文傑,實行共管。同日,興證全球基金對旗下3只產品進行“共管式增聘”。興全合興混合增聘隋毅與陳宇共同管理;興全合豐三年持有混合增聘朱可夫,與楊世進共管;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增聘謝長雁,與原基金經理董理和楊世進三人共管。此外,易方達基金馮波、中歐基金王健、華安基金許之彥、興證全球基金林國懷等公司核心基金經理,6月以來也紛紛與增聘基金經理展開合作。

而三人共管甚至四人共管的基金數量增加態勢明顯。如7月3日,惠升惠澤混合一次增聘錢睿南和徐玉良,與孫慶三人一同管理;銀華匯利靈活配置混合原有三位基金經理,7月2日再次增聘賁興振,實現四人共管。

在業內人士看來,“共管式增聘”模式的興起,在行業轉型與監管倡導的雙重驅動下,爲行業帶來了積極變革動力。多人共管模式優勢顯著,一方面,能提升標的或資產的覆蓋度,擴展基金經理能力圈,同時提升策略分散度;另一方面,可有效規避單一責任人決策偏誤、操作過於激進等風險,還能避免因個別基金經理離職導致產品業績和風格難以持續的問題。(南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