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 陳超】據媒體報道,截至12月19日,共有430家公司終止了IPO申請,這一數字不僅遠超2023年全年的245家。其中,創業板以151家的終止數量佔據了整體的35.12%,成爲IPO終止的“重災區”。
從保薦機構的角度來看,國金證券以67.50%的撤回率“領跑”市場,其保薦的多個在審項目也進展不順。此外,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等大型券商的保薦項目數量也較多,但撤回率相對較低。這一數據反映出,儘管大型券商在IPO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但在項目篩選和風險控制方面仍需加強。
從行業分佈來看,生物醫藥、半導體、汽車、光伏、動力電池等領域的IPO終止數量較多。這些行業多爲近年來的熱點領域,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業績波動性較大,導致IPO審覈通過率降低。例如,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的終止數量就佔到了整體終止數量的11.40%。
面對IPO終止的困境,部分企業選擇了赴港IPO或被A股上市公司併購作爲出路。據統計,2024年終止IPO的430家公司中,至少有5家公司已遞表港股IPO,1家表態擬赴港股IPO;同時,至少有6家公司(曾)被A股上市公司計劃收購。這一趨勢顯示出,儘管A股市場IPO審覈趨嚴,但企業仍可通過其他途徑實現上市或資本運作。
不過,監管層對IPO項目的審覈並未放鬆。自2023年以來,監管層頻頻表態,強調IPO項目不能一撤了之。今年3月份,證監會正式發佈並實施修訂後的《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強調“申報即擔責”,對撤回上市申請的企業“一查到底”。這一規定有效震懾了相關在審IPO項目,導致更多IPO項目因不符合條件而選擇終止。
據統計,2024年涉及IPO撤回被處罰的案例數量大幅增加。京滬深三大交易所對29個IPO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監管警示或處罰,其中有26家已終止IPO。這一數據反映出,監管層對IPO市場的嚴監管態勢仍在持續,對違規行爲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