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發佈,行業競爭白熱化該如何破局?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12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修訂發佈《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評級辦法》,新增“合作機構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兩個評級要素。同時,優化監管評級級次設置,新增加S級。對處於重組、被接管、實施市場退出等情況的可直接列爲S級。

平安證券在發佈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在歷經近20年的發展後已步入成熟期,以最主流的銀行消費信貸口徑衡量,根據央行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國內消費信貸規模達到57.8萬億元,其中短期消費貸款10萬億,消費貸整體2020年以來的複合增速水平爲7.1%,相較於2010-2020年間的複合增速下降了17個百分點。

從目前行業主流模式看,根據主要獲客模式的差異,基本可以區分爲以銀行、傳統消金公司爲代表的線下模式參與主體和以互金平臺爲代表的線上模式參與主體。行業格局方面,商業銀行(包含銀行系消金公司)仍是消費金融最重要的參與主體,其他消金公司和互金平臺聚焦商業銀行無法覆蓋的長尾客羣。展望未來,行業競爭白熱化背景下圍繞線上場景的細分賽道和新興的服務模式的轉變值得關注。

平安證券還發現,線上獲客策略的更新和科技能力的投入成爲了傳統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破局方向。以消金公司爲例,目前31家消金公司均開展線上業務所有消金公司均藉助線上第三方引流方式獲客,超過25家機構的線上第三方引流投放超過50%。

此外,客羣的風險偏好使得不同主體的風控難度並不一致,例如消金公司整體資產質量風險略高於商業銀行,根據8家主流消金公司披露數據測算23年末平均貸款不良率高於上市銀行平均個人貸款不良率1.23個百分點至2.4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