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韋衍行)把盞問道,覽天地寬廣。9月2日,“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將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開展。本次展覽彙集國內外30家考古文博機構的代表性藏品,展品總數達555件(組),其中國內外30家考古文博單位的代表性藏品227件(組),立體展現穿越歷史、連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華茶文明。
展覽以中國茶文化爲切入點,立體地展現中華文明以茶爲媒,交融互鑑的發展歷程。展覽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爲茶出中國,通過考古出土和清宮舊藏的茶葉遺存、外銷畫、器物組合等展示數千年間,種茶技術的提升和備茶方法的變化,以及茶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活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單元爲茶道尚和,展品彙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著名書畫珍品,以及古籍、考古出土茶器等,展示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第三單元爲茶路萬里,重點展示茶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情況,共同展現茶文化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羣中的交流互鑑。第四單元爲茶韻綿長,旨在體現茶正以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活躍於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茶文化從傳統中走來,滋養當代,也必將綻放於未來。
展品年代從新石器時代到現當代,展示茶文化數千年來發展、普及的歷程,及其所蘊涵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中國哲學追求。出土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遺址的古茶樹根遺存,基本可確定屬於山茶屬樹根中綠茶茶樹的根鬚,把中國人工栽培茶樹的時間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後。山東鄒城邾國故城戰國墓出土的茶碗與茶葉遺存,經科技檢測確定爲煮(泡)後留下的茶葉殘渣,是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飲茶實物證據。2022年在山西長治屈家莊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組合,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發現之一,爲首次對外展出。故宮博物院藏《春宴圖》,描繪文人雅聚,畫卷中段繪長方宴桌,文人圍坐,桌上擺放託盞和盤,旁側安放備茶小桌,燎爐、湯瓶、茶末罐、茶匙、盞託、茶盞一應俱全,呈現了宋代文人飲茶宴樂的風雅生活。
展覽期間,午門東北崇樓開設了茶文創體驗空間。此空間以千尺雪爲主題,通過融合漢白玉雕、榫卯技藝和紅牆色彩元素,讓參觀者在體驗茶文化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建設銀行作爲展覽聯合推廣方,龍湖集團作爲展覽公益支持方,共同助力展覽活動。
展覽將持續至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