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品牌增速放緩,珀萊雅赴港“籌錢”

珀萊雅正在想辦法解決眼下的“困境”。11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珀萊雅近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啓赴港上市計劃。不論是以港股爲跳板走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還是拿到資金向內拓展業務,珀萊雅都在尋求突破,打破發展緩慢甚至隱約下滑的現狀。

所謂攻擂容易守擂難,當坐上國產美妝頭把交椅,進入國貨美妝下半場的角逐中時,珀萊雅很難復刻前幾年的高速增長。雖然珀萊雅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珀萊雅股份‘增收增利’依然明確,之後在增長節奏上會注重穩健、結構與效率的同步提升。”但從近幾年財報可以發現,珀萊雅想要的高增長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赴港上市

近日,珀萊雅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正式啓動香港上市計劃。宣佈將赴港上市之際,珀萊雅方面如此表示:“爲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和海外業務發展,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根據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及運營需要,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

在美妝資深評論人、美雲空間電商創始人白雲虎看來,珀萊雅宣佈進軍港股,一方面是把握政策層面鼓勵A+H的窗口期,擴大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爲後續的全球化投併購等籌集資金。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港股,可以讓珀萊雅更大程度上實現全球化拓展,強化國內的競爭力。

赴港上市背後,或許更多來自珀萊雅的“不安”。近日,珀萊雅披露2025年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8億元,同比增長1.89%;歸母淨利潤10.26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扣非淨利潤9.98億元,同比增長2.72%。

珀萊雅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三項核心盈利指標均保持了同比正增長態勢,珀萊雅股份“增收增利”依然明確,之後在增長節奏上會注重穩健、結構與效率的同步提升。目前,珀萊雅股份處於相對平穩的增速階段,主品牌發展穩定;多品牌矩陣(如彩棠、Off&Relax、原色波塔等)均實現高增長,公司正在形成多層結構性增量。

是的,單從業績的漲幅來看,珀萊雅延續了上半年的增長,再次交出了一份營收、淨利潤雙增的成績單。但同樣擺在投資者面前的是,珀萊雅三季度出現的下滑。2025年三季度,珀萊雅營收、淨利潤分別下滑11.63%、23.64%。業界猜測,這背後或許與公司主品牌珀萊雅的下滑有關。畢竟在上半年財報中,珀萊雅主品牌實現營收39.79億元,同比下滑0.08%。而在2024年同期,珀萊雅單品牌營收增速達37.67%。

守擂不易

上半年,珀萊雅營收爲54億元。單從營收的體量來看,珀萊雅獨佔鰲頭,上美股份上半年營收41億元;上海家化35億元;毛戈平同期營收26億元……但從市值來看,卻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截至11月3日收盤,珀萊雅市值爲288.9億元;毛戈平的市值爲420.6億港元(約爲385.3億元),上美股份市值338.4億港元(約爲309.8億元)。‌

白雲虎將這種現象稱爲“珀萊雅現象”。“營收第一,股價走低,這背後是珀萊雅主品牌發展不佳導致二級市場對其未來業績的擔心,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大量退出。”白雲虎說道。

珀萊雅成立於2003年,在2017年11月登陸A股上市。從珀萊雅的發展史來看,上市之前的珀萊雅更像一個默默無聞的耕耘者,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公司走向資本市場。而在上市之後,珀萊雅迎來了它的發展高峯期。尤其是在2019年前後,隨着國貨、國潮成爲火熱的行業風口,珀萊雅的一系列佈局策略成就了當下站在國貨美妝巔峯的自己。

2019年,珀萊雅收購彩妝品牌“彩棠”,該品牌後來發展成珀萊雅第二增長品牌,成爲撐起珀萊雅業績高增長的因素之一。2020年,珀萊雅雙抗精華和紅寶石精華接連上市,推出“早C晚A”概念。至此,珀萊雅憑藉對“早C晚A”概念的營銷及對主品牌的大力佈局扶搖直上。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雙11”期間,珀萊雅天貓銷售額中“早C晚A”單品佔比超過20%,前五大單品佔比近75%。其中,在護膚市場異常火爆的“早C晚A”概念中的早C指的便是珀萊雅雙抗精華2.0。2021年珀萊雅天貓銷售額排行中,珀萊雅雙抗精華2.0銷售額超過2.4億元,紅寶石精華2.0也收穫了近2億元銷售額。

另根據財報信息,2019—2024年,珀萊雅營收分別增長32.28%、20.13%、23.47%、37.82%、39.45%、21.04%;淨利潤分別增長36.73%、21.22%、21.03%、41.88%、46.06%、30%。憑藉着精準的營銷佈局,珀萊雅在雅詩蘭黛、歐萊雅、資生堂布局的競爭圈殺出一條高速增長的“血路”,其更是被看作是爲數不多的能與國際大牌抗衡的國貨美妝品牌。

2023年,珀萊雅以89億元的營收規模坐上了國產化妝品的頭把交椅;2024年突破百億營收規模;2025年啓動港股上市計劃……

但不容忽視的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國貨美妝品牌不少,除了來勢洶洶的毛戈平、上美股份外,貝泰妮、橘宜集團、水羊股份等都在不斷拓展業務、加緊佈局,這意味着珀萊雅的守擂之戰不會容易。

發力研發

對於此番赴港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珀萊雅方面透露稱:“通過此次上市,公司在覈心的研發投入、品牌建設和海外市場拓展等多個維度,都將獲得更充足、更穩定的資金支持。同時,港股上市後引入的國際投資者與長期資本,還將顯著增強公司股票的流動性,爲股東提供更加多元的價值回報,進一步完善公司資本生態,爲全球化戰略的長期推進築牢資本根基。”

研發將是珀萊雅下一站的重點。事實上,研發一直都是珀萊雅的“短板”。從財報披露的研發費用來看,珀萊雅的研發比例一直徘徊在2%上下。2022年珀萊雅研發費用爲1.28億元,研發費用率爲2%;2023年珀萊雅的研發費用爲1.74億元,研發費用率爲1.95%;2024年珀萊雅研發費用爲2.1億元,研發費用率爲1.95%。2025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爲1.4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1.99%。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珀萊雅稍顯遜色。2024年,華熙生物研發費用率爲8.68%;貝泰妮爲5.87%;歐萊雅中國的研發投入高達11.4億歐元,在營收中的佔比也達到了3%。

在盤古智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對於一個化妝品企業而言,研發費用至關重要。研發費用投入不足可能影響到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長期來看,這可能會對企業的持續增長造成障礙。

珀萊雅或許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早在2023年底,珀萊雅官宣上海研發中心和杭州龍塢研發中心,進一步展示了其完善研發佈局的決心。與此同時,在企業20週年戰略發佈會上,珀萊雅方面表示,“珀萊雅站在承前啓後的節點,將不斷向以消費者爲核心、以科技爲本、國際化的中國美妝公司目標邁進”。而此番上市的募集資金使用方面,珀萊雅也將焦點放在研發上。顯然,珀萊雅清楚,在下半場的競爭中,拼的是品牌的研發和創新,而取勝的關鍵則是研發的投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