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序推進,預計將於6月底前啓動上線交易。3月17日,恆生電子在官方微信中披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採用創新型的“雙城”模式,即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負責交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負責註冊登記。市場兩大基礎設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和註冊登記系統均由恆生電子協助建設。
據恆生電子透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處於平穩試運行階段。該系統滿足競價交易、協議轉讓、有償競買等主要交易模式,支持碳交易、CCER、用能權、排污權市場等多市場、多品種、多交易模式的靈活擴展。
同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上海環交所”)官微披露,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到上海環交所進行調研。金鵬輝表示,碳市場是利用市場化機制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作爲全國碳市場的交易中心,上海環交所升級爲全國碳交易機構後,未來將承擔非常重要的功能。
上海環交所黨委書記、總裁周小全表示,上海環交所在各級主管部門領導下,要集中做好三件事:一是儘快完成全國交易機構組建,實現全國碳排放交易如期啓動上線;二是按照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要求,探索推進碳金融發展,使之成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積極推進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爭取國家氣候投融資服務平臺落戶上海。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時間已得到明確。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此前赴湖北省、上海市調研碳市場建設工作時要求,要確保全國碳市場今年6月底前啓動上線交易。據瞭解,碳市場交易中心將落地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將設在湖北武漢。黃潤秋表示,全國碳市場建設已經到了最關鍵階段,要倒排工期,全面開展對接測試,儘早實現系統運行。
截至2021年2月末,上海碳市場現貨累計成交量1.56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7.53億元。其中,配額累計成交4345.6萬噸,9.82億元;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累計成交1.13億噸,7.71億元。二級市場總成交量排名全國前列,CCER成交量佔全國CCER總成交量約41%,始終穩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