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的“國際朋友圈”藏着多少層打開方式?

7月26日,貴州榕江將舉行“感恩村超·貴州超力量”超級星期六活動,意大利足球巨星羅伯特·巴喬、巴西球星羅伯託·卡洛斯將到現場助陣。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榕江第一次邀請國際球星來到家門口了。還記得去年的綠茵場上,身穿蠟染文化衫的觀衆們,翹首以盼卡卡出場的情形。苗語、侗語、普通話、方言,以及夾雜着“Goal”的歡呼聲,魔幻又和諧的一幕,構成“村超”愈加國際範兒的生動切片。

當世界球星的戰靴踏進“村超”賽場,一場關於足球文化基因的重組實驗正在黔東南的羣山間悄然進行。

洪水之後,“村超”賽場已鮮綠如茵。圖/楊凱茗

苗鄉侗寨間,足球如何野蠻生長

楊宗維,一名當地廚師兼燒烤攤老闆,上一秒還在爲客人烤串忙個不停,下一秒隊伍後腰位置必不會少了他。

李遠攀,一名室內裝修設計師,也是榕江月寨村足球隊隊長,在裝修設計公司給客戶講解完電腦設計圖後,便能看見他在賽場上拼搶的身影……

這些每天清晨起牀勞作、傍晚換上球衣奔跑的漢子,或許從沒讀過《足球史》,卻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着足球的本質——不是電視裏的豪門恩怨,而是嵌入日常的生活儀式。

穿上隊服的村民們正在賽場上肆意奔跑。圖/楊佐江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孩子們光着腳追逐破布縫製的足球;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小販們用空易拉罐搭起球門;而在榕江,村民跋涉幾十裏山路,不爲了“大力神杯”,或許更不爲了一個豬大骨腿,而是隻想酣暢淋漓地踢一場……足球最本真的快樂,從來都與人的身份、場地標準、裝備優劣無關。植根於泥土的熱情,讓“村超”與世界足球開始了跨越時空的對話。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除了足球文化原生魅力,“村超”老少咸宜離不開民族文化的絢爛多彩。正如“村超”發起人之一、車民小學校長楊亞江所言,“村超”不僅是一個比賽,更是一場文化盛宴。

“村超”發起人之一、車民小學校長楊亞江。圖由採訪對象提供

“比如我們苗族有16支苗族支系,其民族文化結構、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他們吹的蘆笙,曲調、曲式都是不一樣的。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在爲村超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曾說:足球,可以讓世界團結在一起。在榕江,這句話有了更鮮活的註腳。前《足球週刊》執行主編、《體育畫報》主編,現《貴州師範大學學報》副編審盧勁欣喜地表示,“這種對足球自發的、純粹的熱愛,是穿越國界的通用語言;包容與開放,讓村超對話世界成爲可能。”

洋教練來了,咱村娃的足球夢要起飛?

“實際上,我們當地的足球規則體系很早便與國際接軌。咱們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楊亞江的這番話表明,“村超”的舉辦從來不是“圈地自萌”。

2024年,法國、利比里亞、阿根廷、美國、柬埔寨、巴西、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埃塞俄比亞……貴州村超已累計吸引28支球隊50多個國家超1200名球員到當地交流。近年來,榕江不斷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源參與“村超”建設,彷彿給平靜的池塘投下巨石。

去年“村超”賽場上,球員們與卡卡一起踢球。圖/周敏

最直接的變化發生在球員身上。

過去,“村超”球員的技術天花板,往往取決於本村老球員的經驗傳承和“村寨青訓”期間的教學。如今,村超的小球員們可以踏上中超綠茵場,參加來自馬競U14梯隊和U12梯隊教練員的訓練;榕江“逐夢計劃”的青少年足球隊能前往巴西開啓友誼交流切磋;甚至當地代表希望工程青少年男足能赴瑞典參加“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並以小組第二的成績出線……

“村超”現場,觀衆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圖/楊佐江

楊亞江說,“村超”帶來的跨國際、多層次足球和文化交流,開闊了球員、教練以及衆多組織者的視野,有力推動了“村超”發展。

世界級球星的助陣更是爲“村超”帶來強有力的關注度與流量加持,此次巴喬、卡洛斯的榕江之行也不例外。“比如上世紀90年代,AC米蘭等豪門俱樂部到中國參加商業比賽,轟動一時,帶來了流量也推動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進程。”前德國《踢球者》雜誌中文版副主編龍世軍介紹道。

黃昏時分,一場激烈角逐即將上演。圖/楊佐江

從草根足球成長爲半職業或職業足球,“村超”如何爲中國、世界輸送足球人才,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盧勁坦言。

流量退潮後,誰來守護村口的球場?

當“名人效應”散去後,“村超”該如何在沙灘上站穩腳跟?

龍世軍認爲,一方面,在現代社會,體育活動的終極方向都是職業化、商業化,並在競技層面追求觀賞性和成績。“村超”可以在專業化的基礎上,繼續與民族文化融合,從而鞏固“村超”的傳統優勢和身份認同。

另一方面,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受衆的記憶都是短暫的,單靠一次活動,熱度會很快消失。龍世軍建議,把球星帶來的關注度轉化爲長效機制,“可以聘請國際球星擔任村超形象大使,與專業俱樂部合作建立人才輸送通道,讓有潛力的球員擁有上升空間,助推訓練體系的落地等,持續注入動力和熱度。”

在比賽間隙,村民們高唱侗族大歌。圖/楊佐江

此外,還需把遊客的一次性消費變成品牌認同,“比如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足球周邊產品;用賽事IP反哺球賽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道路、路燈、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建設。”

但無論如何國際化,“村超”的底色仍是“村民主導的文化表達”。目前,已有衆多社區主動將球規轉化爲村規,維護榕江形象;有黨員幹部利用工作之餘,免費爲遊客擔任導遊、司機;有遊客來到當地,拿起手機直播進行打卡宣傳……今年5月,“村超”作爲創新實踐案例入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報告(2025)》,書中認爲,貴州“村超”開創了欠發達縣城鄉村振興新局面,成爲外界“瞭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窗口”。

“村超”,活力四射。圖/楊佐江

楊亞江表示,爲成功舉辦2028年首屆“村超世界盃”,深化文旅體融合,豐富旅遊業態,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榕江正在全力以赴。

或許,“村超”最動人的未來,就是這樣一幅畫面:村民還是那個村民,只是球踢得更好了;村莊還是那個村莊,只是門口的球場,能通向更遠的世界。“村超”快樂至上的生活美學,將感染整個地球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袁蘺芊 王丹靈 趙飛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