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李熙爽
深秋時節的東北,暮色來得急切。傍晚6時,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朝陽村已浸入夜色,明亮的燈光在村圖書館亮起。
步入這間鄉村圖書館,空間豁然開朗,各式書架林立。幾個年幼的孩子圍坐在暖黃色的圓桌旁,一起閱讀童話繪本。不遠處,年齡稍長的孩子們在值班老師的陪伴下伏案學習。輕輕的翻書聲,沙沙的寫字聲,還有老師溫柔的叮囑聲,交織成一支鄉村小夜曲。這溫馨的一幕,是朝陽村“小課堂”活動班的日常。
開在圖書館裏的小課堂
孩子們讀書的身影,將朝陽村黨總支書記韓麗的思緒帶回2019年的一個傍晚。“那天,校車停到村口,一個小男孩揹着書包走回家。突然,路邊竄出一條高大的野狗,一下把孩子嚇哭了。”韓麗將小男孩抱到辦公室,“原來,孩子的母親下班比較晚,父親常年外出務工,放學後的幾個小時,這孩子常常無人看管、無人陪伴。”
發現男孩喜歡看書,韓麗便將他帶到村裏建好一年的圖書館中,看着他認真閱讀的背影,還有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籍,韓麗產生了一個想法。“如今,村裏的三產融合越做越好,家長們要麼在合作社種田,要麼在企業上班,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同時,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在減少。有些孩子們放學後的一兩個小時處於無人看管的‘空窗期’,村裏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說幹就幹,韓麗和村幹部開會討論,決定以村圖書館爲場地,免費開設朝陽村“小課堂”活動班。每天放學後,沒人陪伴的孩子們可以到圖書館看書學習,村幹部輪班值守,這樣既爲家長減輕了負擔,又爲孩子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學習環境。
從只有兩三個孩子“報到”,到17個孩子一起學習,“小課堂”活動班一辦就是6年,規模逐步擴大。“到這兒來的孩子多數處於幼兒園至小學階段,大家每天一起寫作業、聽故事,圖書館裏總是熱熱鬧鬧的。”韓麗說,值班的工作人員不僅指導孩子們做功課,發現哪個孩子心情不佳、情緒不對,還會將他們拉到身邊聊天、談心。“小課堂”不僅成爲村裏孩子們學業的“加油站”,還成爲大家心靈的“避風港”。
小課堂見證“大改變”
暖心陪伴帶來顯著改變。小課堂見證了許多孩子的成長。
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剛來時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值班老師在陪伴他學習之餘,跟他講述自己兒時的家庭環境,分享自己的蛻變故事。“你現在的條件比我小時候好多了,以後肯定比我強。”“你學習進步太快了,太厲害了,大家一起給他鼓掌!”在村幹部一次次真誠地鼓勵下,男孩漸漸開朗起來。
還有一個跟老人生活的孩子,起初對學習毫無興趣。韓麗沒有生硬地說教,而是引導他:“爺爺奶奶種水稻,從插秧到收割,累不累?你好好學習,將來或許就能讓他們生活好起來,不那麼辛苦。”她告訴對方,學習不僅是爲自己,也能給照顧他的老人爭口氣。如今,這個曾經厭學的男孩已經考上了重點高中。
“一些喜歡打架、搶書的‘淘氣包’,也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悄然改變,主動給低年級的孩子們講課文,還會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可懂事了!”提起孩子們的變化,韓麗十分欣慰。
2024年,朝陽村圖書館被吉林省婦聯評爲親子研學閱讀基地和省婦聯愛心媽媽驛站。“小課堂”的活動內容也愈發豐富,不僅吸引了村裏的家庭積極參與,還吸引了來自內蒙古、新疆、北京等地的家庭前來研學。
“如今的‘小課堂’,不只是陪寫作業的地方,還成爲助力孩子全面成長的廣闊平臺。”韓麗介紹,值班老師會帶孩子們下田插秧、在稻田抓小龍蝦、製作泡菜和打糕,一起體驗勞動的樂趣和收穫的喜悅。各類專題講座、親子閱讀活動也在此持續開展,迄今爲止,已有5000餘名研學兒童在這裏留下歡聲笑語。
晚上7時,又到了孩子們回家的時間。韓麗站在圖書館門口,目送大家遠去的身影。在她頭頂,圖書館的燈光依舊明亮。她說,這盞燈亮了6年,也將一直亮下去,“願這點點微光,不僅能照亮孩子們的放學路,也能溫暖每個鄉村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