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黨柏峯 時維維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聖地秋濃,果滿枝頭。深秋的陝西延安,一縷金色暖陽爲黃土高原鍍上金邊,紅彤彤的蘋果壓彎了枝頭。田埂間的果香與村落裏的笑語交織,處處湧動着豐收的喜悅,也瀰漫着文明的芬芳。

10月29日至30日,以“文明,讓鄉村更美好”爲主題的中國文明鄉風大會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基層幹部、農民代表與文化工作者齊聚一堂,共話鄉村文明培育的實踐路徑,見證和美鄉村的華麗蝶變,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村BA”燃動新風尚:黃土高原上的激情與歡騰

10月28日晚,延安新區全民健身運動中心燈火璀璨、人聲鼎沸,中國文明鄉風大會“村BA”羣衆體育交流活動在此火熱開賽。聚光燈下,全國“村BA”冠軍福建晉江隊與“村BA”民星隊展開了一場巔峯對決。球員們身着特色隊服,在球場上靈活穿梭、默契配合,搶斷、傳球、起跳、投籃,每個動作都充滿力量與激情。籃球應聲入網的瞬間,觀衆席上立刻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熒光棒揮舞如流動的星河。

“特意帶孩子來感受這份熱鬧!比賽打得太精彩了,這纔是鄉村體育該有的精氣神!”延安市民馬女士抱着孩子,臉上寫滿激動。鞏曉彬、鄭海霞、焦健等籃球名家的現場指導與點評,更爲這場鄉村賽事增添光彩。

比賽間隙,“鄉韻歡騰·全國和美鄉村文藝展演”精彩接檔:空竹表演《秦風竹韻》中,藝人手中空竹翻飛盤旋,綵綢劃出優美弧線;民俗演出《桐子花開春風俏》裏,演員們身着豔麗服飾,舞姿靈動如春日蝶舞;陝西非遺《安塞腰鼓》震撼登場,鼓手們甩動紅綢,鼓聲震天,敲出了黃土高原的豪邁與奔放。農民兄弟樂隊唱響《映山紅》《南泥灣》,熟悉的旋律引發全場大合唱;“村字號”主題曲《鄉村力量》更是唱出了新時代農民的自信與昂揚。

賽場上的吶喊、舞臺上的歡騰,點燃的不僅是體育與文藝的激情,更是文明鄉風的星火。這星火,正隨陝北秋風,吹遍千村萬戶,點亮鄉村振興的精神夜空。

文藝賦美振興路:舞臺上的新風與深情

鑼鼓鏗鏘催奮進,歡歌笑語頌新風。10月29日下午,延安大劇院內座無虛席、暖意融融。隨着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悠揚旋律響起,配合歡快的陝北秧歌,全國移風易俗優秀文藝節目集中展演正式拉開帷幕。15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品輪番登臺,歌舞、小品、戲曲、曲藝等羣衆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將鄉村文明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

歌舞小品《婚事新辦》以幽默詼諧的劇情,講述了村民摒棄高價彩禮、踐行簡約婚禮的故事;贛南採茶小戲《彩禮風波》聚焦鄉村婚俗改革,傳遞“愛情無價、節儉光榮”的新風尚;呂劇小戲《老牛嫁女》、黃梅小戲《爲“甜蜜”減負》、京劇小戲《婚姻大事》,個個緊扣婚姻家庭主題,用生動情節引導觀衆樹立文明婚育觀念。

當寧夏中衛市大戰場鎮紅寶村合唱團唱起“紅豔豔的太陽寧夏川,紅丟丟的枸杞亮人眼……”,真摯質樸的歌聲瞬間打動全場,掌聲經久不息。這支由農民組成的合唱團,成員們清晨5點便下地掰玉米,8點簡單用餐後準時排練,晚上回家還自發加練。“我們想讓全國觀衆聽聽,農民的歌聲有多亮,日子有多甜!”合唱團指導老師李震宏的話語樸實而深情。

一曲曲讚歌,一幕幕短劇,用文藝的力量爲鄉村賦能,讓文明新風如春雨般滋潤人心,爲和美鄉村築牢精神根基。

文明傳承鄉土情:指尖上的非遺與新生

千年農耕文明積澱,萬種鄉土文化流芳。家風家訓、農事節慶、農諺歌謠、傳統村落……這些珍貴的農村文化遺產,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精神紐帶,是鄉村文明的鮮活載體。

10月30日上午,中國文明鄉風大會“保護傳承農村文化遺產”分會場活動在延安文藝紀念館舉行。活動以“守護鄉村根脈 綻放時代華彩”爲主題,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學者與鄉土文化能人齊聚一堂,圍繞鄉土文化傳承、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等議題深入研討,探索農村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大家看,這面花作品展現的是咱洛川‘新農人’蘋果豐收後直播帶貨的場景!”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洛川面花傳承人雷小梅捧着自己的作品,滿臉自豪地介紹。她手中的面花色彩鮮豔、造型逼真,果農們忙碌的身影、直播間的熱鬧場景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門手藝是我媽教我的,現在我要把它傳給更多人!”雷小梅話語質樸卻飽含深情,“在省婦聯的支持下,我經常給村裏的婦女姐妹們做培訓,讓她們農閒時能靠這門手藝增收,也讓面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從面花刺繡到剪紙編織,從民俗表演到農耕技藝,這些紮根鄉土的文化遺產,正在傳承中創新,在保護中發展。通過系統性保護與創新性開發,農文旅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農民羣衆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被充分激發,鄉村文化的內生活力正持續迸發。

“文明,讓鄉村更美好”,這不僅是大會的主題,更是鄉村振興路上的生動實踐。如今,文明鄉風如晨露般浸潤着華夏鄉野,讓一個個村落煥發新顏。未來,在文明新風的持續滋養下,廣袤鄉村必將鋪展開更加絢麗的時代畫卷,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源源不斷的鄉土力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