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織就留守娃“溫暖守護網”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黨柏峯 姚瓊

“每次蹲下來聽孩子說悄悄話,看他們眼睛亮起來的樣子,就覺得所有付出都像開了花——我們給孩子溫暖,孩子也用純真治癒了我們。”近日,在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愛心媽媽”賦能培訓課上,志願者劉雪榮捧着記滿工作心得的筆記本,語氣柔軟。這場聚焦兒童保護與親子溝通的培訓,不僅爲“愛心媽媽”充電,更展現了渭南這支巾幗隊伍守護留守困境兒童的溫暖圖景。

今年以來,渭南市婦聯以“專業賦能+特色活動+長效保障”爲抓手,推動“愛心媽媽”從“有熱情”向“有本領”轉變,從“送溫暖”升級爲“送精準”,在基層織就覆蓋留守娃的“溫暖守護網”,讓“巾幗紅”成爲基層治理的動人色彩。

專業培訓“強內功”:讓愛心有“科學方法論”

“以前遇到內向的孩子只會塞零食,現在用‘傾聽式溝通’問‘你畫裏的小兔子要去哪兒’,孩子會主動講半小時!”在培訓現場,“愛心媽媽”李娟舉着情景模擬筆記,難掩興奮。她口中的“祕訣”,是家庭教育與心理學專家講授的“兒童溝通實操課”。

爲破解“想幫卻不知怎麼幫”的困惑,渭南市婦聯將專業培訓送到基層,課程以“政策解讀+真實案例+角色扮演”爲主線:講兒童保護政策時,結合本地案例拆解風險點;教親子溝通時,分組模擬“孩子鬧情緒的應對方式”;細化“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禮物選擇”,讓關愛精準對接需求。

從7月渭南市區80人專場培訓,到8月臨渭區“從心出發 爲愛續航”主題課,再到10月韓城兒童保護專項培訓,今年13場定製化培訓已惠及千餘名“愛心媽媽”。“以前憑熱情做事,現在有了‘方法論’,幫扶更有底氣。”參加臨渭區培訓的王芳說,如今上門前會先了解孩子的年齡和興趣,“精準的愛才真暖”。

特色活動“搭心橋”:讓陪伴有“可觸的溫度”

“媽媽,這蜂蜜是我和小蜜蜂‘合作’釀的!”4月,在中華蜂趣園裏,10歲的小宇舉着蜂蜜瓶,奔向“愛心媽媽”張莉,和她分享道。當天,35名留守娃跟着“媽媽們”觀察蜂羣、做蜂蜜實驗,還嘗試直播賣蜂蜜,靦腆的孩子漸漸放開了嗓門。

渭南市“愛心媽媽”善用節日契機,把陪伴融入日常:春節前,華州區城市書房內,“媽媽們”圍坐在一起,給孩子們講年俗,教他們剪窗花,禮包裏的衣物文具都是提前打聽的孩子的心儀款;寒冬時,白水縣田家窪小學20名困境兒童收到繡着小太陽的圍巾,“媽媽們”輕聲叮囑“冬天會冷,我們一直陪你”;“六一”兒童節前,富平縣“少年兒童心向黨”活動中,“媽媽們”和孩子玩紅色故事接龍,孩子主動舉手說“也要當小英雄”。

安全教育也充滿巧思:合陽縣“甜蜜的陷阱”活動中,孩子通過“識別零食保質期”“貼健康標籤”學會食品安全知識;臨渭區“安全小課堂”上,用玩偶演示“應對陌生人給糖”,孩子在笑聲中記住防護要點。“像媽媽一樣陪玩陪學,孩子才願意接受。”活動策劃人員說。

長效機制“固根基”:讓暖網有“持久的韌性”

“從報名到結對,每步都有指導——結對前發孩子情況表,活動後填反饋表,瞭解孩子的變化。”“愛心媽媽”範海燕翻着手機裏的“幫扶手冊”感慨道,“規範體系讓愛心不是‘一陣風’,能長久地做下去。”

爲確保關愛不“斷檔”、服務不“打折”,渭南市婦聯構建“三位一體”工作體系:制定統一培訓大綱,各縣(市、區)婦聯細化課程;通過“組織推薦+社會招募”吸納愛心女性,建成3493人的“愛心媽媽”隊伍,實現“就近結對、隨時幫扶”;建立活動臺賬,記錄參與人數與孩子的反饋,還聯合市二院開展35場“防近視、控肥胖”宣講,拓展健康守護維度。

截至目前,渭南市“愛心媽媽”已開展安全課堂、課業輔導等活動283場,惠及3000餘名兒童。下一步,渭南市婦聯將推出“愛心媽媽”中高級進階培訓,培養骨幹力量;搭建線上交流平臺,方便經驗共享;聯動企業與社會組織爭取物資支持,“讓‘溫暖守護網’越織越密,讓每個留守娃笑着向陽成長。”渭南市婦聯負責人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