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家庭資產逐漸增多。根據中國社會院公佈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數據顯示,我國人均財富達到了36萬元,按照一家三口計算,家庭平均資產約爲108萬左右。
與此同時,我國已進入全面老齡化時代。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約佔總人口數的19.8%。隨着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預計到2035年時,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30%。
面對着家庭財富的逐漸積累,以及不可逆的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家庭與個人財富傳承問題,並簽訂了遺囑。根據中華遺囑庫公佈的《2023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已有478850人進行了遺囑預約諮詢,並登記保管了311868份遺囑。
這背後反映出的不僅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遺囑在保護個人與家庭財產傳承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他們發現了,遺囑對維繫家庭親情關係、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與道德標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幫助作用。
在中華遺囑庫公佈的“2023年十大典型案例”中,當事人劉阿姨就很好地詮釋了遺囑在維護公序良俗方面的重要價值。
案例介紹:
已經退休的劉阿姨,有三名子女並均已成家,由於老伴兒已經離世,劉阿姨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養小貓、小狗。寵物也成爲了劉阿姨最大的寄託。
原本家庭關係十分和諧,兒女也都孝順,劉阿姨便考慮訂立遺囑,在與家人協商並諮詢過中華遺囑庫後,劉阿姨訂立遺囑,將自己名下的三套房產分別交由三名子女繼承。但隨後卻出現了變故,原本孝順的子女在明確繼承了房產後,再也沒有盡到孝道,對劉阿姨也不管不問,就連生病住院也不曾前來照顧過。
在與兒女們多次溝通無果後,劉阿姨心灰意冷,只有寵物是她生活的慰藉。隨後,劉阿姨再次來到中華遺囑庫修改了遺囑。要求待自己百年之後,名下的三套房產全部捐贈給寵物醫院,並要求寵物醫院照顧好自己的寵物以及寵物的後代們。此事件被多家媒體報道後,一度登上了熱搜榜,受到社會各界人士關注。
專家分析:
根據《民法典》1127條規定,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本案中,劉阿姨的老伴兒和父母均已離世,若劉阿姨也離世且無遺囑的情況下,其三名子女作爲第一順序繼承人,擁有相同的遺產繼承份額。
由於劉阿姨第一次訂立遺囑時,明確了三套房產分別的繼承人,極大地避免了百年後兒女們爲爭奪某一套房產而產生紛爭的可能性。
而在《民法典》1133條中也規定了,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也就是說,劉阿姨有權利將自己的遺產給到非繼承人以外的其他個人或組織。
本案中,兒女們以爲有了遺囑後,母親的遺產便唾手可及,對其不管不問,甚至生病住院都沒有去探望過,違背了《民法典》第8條提出的公序良俗原則。因此,劉阿姨二次更改遺囑,既正當行使了法律權利,也給了兒女們一次深刻的教訓。讓他們明白了孝老敬老,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
專家介紹:
陳凱,中國財富傳承文化發展倡導者,全球首個遺囑庫-中華遺囑庫的創辦人,中國首位專注於財富傳承領域的律師,被江平老師稱爲“中國財富傳承法律服務開闢者”。先後榮獲“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師”“北京市十佳婚姻家庭法律師”等稱號,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北京傳家律師事務所主任,第十一屆民盟中央法制委副主任、第十三屆民盟中央社會服務委員會祕書長、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