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被業界譽爲“大氣十條3.0版本”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近日由國務院印發,該《行動計劃》明確了空氣質量改善的總體思路、改善目標、重點任務和責任落實。
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藍天保衛戰正在向縱深推進,對治理工作提出更高標準、更嚴考驗。在當前《行動計劃》目標下,下一階段,空氣質量改善行動計劃的重點何在?城市如何更好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湖北省科技廳專家徐堯先生提出下一階段空氣質量改善行動與策略展望。
政策驅動加持,空氣質量改善顯著
徐堯首先回顧了中國大氣治理已有進展。徐堯表示,最近十多年,在一系列環保政策的持續驅動下,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取得了明顯效果,我們從2005年到2015年,經歷了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相對合理增長,四種污染物都達峯了。排放量降下來,空氣質量的改善效果就比較明顯。
徐堯介紹,在過去二十年時間,以PM2.5爲例,按照6年一個階段呈現出上升—平穩—明顯下降,深究背後原因,“第一階段環保的治理力度跟不上發展的速度,無法有效控制排放增量;第二階段,隨着環保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大,排放增量減下來了,但是存量還在;第三階段,呈現增量不斷下降,排放總量不斷降低的趨勢”。
《行動計劃》指明未來工作方向
在新頒佈的《行動計劃》裏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關減排作爲高頻詞,在其中一共出現28次。全文36項措施中,有12項對VOCs(油煙、惡臭異味)治理作出要求。徐堯表示,這些數字背後,是國家級大氣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對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不斷加深,《行動計劃》中多項舉措面向VOCs治理的一些薄弱環節,VOCs全過程的精細化管控也將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徐堯介紹,以往我們更關注一些“大尺度”的污染,如PM2.5、氮氧化物等,這些污染往往涉及多行業、跨區域。而餐飲油煙、惡臭等物質,其污染源尺度相對較小,可能涉及某一個點源或某一個餐館。可以說《行動計劃》囊括的對象要更全面,既關注“大尺度”的污染源,也聚焦到了“小尺度”的一些污染源。
徐堯認爲,以往對於餐飲油煙和惡臭、異味的污染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此次《行動計劃》提出要開展專項治理,將會催生相關環保細分領域新市場的發展,也將釋放出新的科學技術研究需求。
環保之路,任重道遠
隨着國內各類環保政策的不斷出臺,放眼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1年更新了《全球空氣質量指南》,與其對照,我們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應該說路還很長”。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徐堯表示“任重道遠”。
對此,徐堯提出,要重視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對實現氣候目標和空氣質量改善的關鍵作用。“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根同源,通過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能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中長期來看,僅靠末端治理是不夠的,隨着‘雙碳’政策力量逐漸發力,未來必然會驅動產業結構調整,迫使企業從源頭將排放量大幅度降下來。在碳中和路徑約束下,也必然會催生出劇烈的技術變革,這些變革也將會改變經濟產業結構,可以預見到人類活動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發生鉅變,溫室氣體、大氣污染物等人類活動排放將迅速減少。”(作者: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