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更名 聚焦主業佈局長遠發展

北汽藍谷近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5年2月14日召開十一屆五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名稱暨修訂<公司章程>的議案》,並同意將該議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公司擬將中文名稱由“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爲“北汽極狐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藍谷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多年,正全力打造極狐和享界兩大品牌,產品矩陣漸趨完善,品牌形象日益豐富。2024年,北汽藍谷全年銷量爲113860輛,同比增長23.53%,增長勢頭明顯,其中極狐品牌作爲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成爲銷量增長的主要來源。

目前,北汽藍谷處於戰略升級關鍵期,爲進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車主業,強化品牌在市場中的辨識度與影響力,旨在以全新的企業形象,更好地契合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爲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推動公司持續、穩健、高效發展,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多領域協同並進,推動極狐快速上量

去年7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首次突破50%,標誌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極狐緊隨行業步伐,在多領域協同發力,迎來了顯著飛躍。

產品方面,極狐去年上新了阿爾法S5和考拉S兩款新車型。阿爾法S5擁有3.7s的零百加速和708km的超長續航,以媲美轎跑的性能收穫了廣大年輕用戶的喜愛;考拉S則以10萬級的價格採用寧德時代電池,還擁有“零醛零苯”綠色座艙、電動側滑門和媲美商務車的後排空間,爲全家出行增添了便利。

此外,極狐還針對阿爾法T5進行升級改款,在保持原有價格不變的基礎上新增HiFi級音響和座椅通風功能,搭載寧德時代5C神行超充電池,15分鐘補能500km,進一步緩解純電用戶的補能焦慮。

在產品質量上,極狐也獲得多項榮譽。10月份,阿爾法T5在中汽中心舉辦的兩項權威測試中,分別榮獲“超五星”和“全五星”的頂級認證,在CA-CAP測評中也榮獲五星白金認證;阿爾法S5則榮獲2024年“中國十佳車身”認證和“最佳低碳獎”,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汽車質量排行榜”中也斬獲了新能源中型轎車第一名。

營銷和服務是極狐上量的重要驅動。在營銷方面,極狐同央視西藏行等優秀欄目展開合作,打造看一系列出圈的營銷事件;服務方面,極狐的經銷商數量在去年增加了一倍,銷售門店、服務網及充電網實現地級市全覆蓋,爲上量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得益於產品、營銷、服務等多維發力,極狐去年的交付量達到了81017輛,同比增長169.91%,穩居純電市場新勢力TOP6。步入2025年,極狐大動作不斷,通過品牌之夜、“雙重兜底”政策以及賀歲微電影等一系列舉措,成功延續了年前的強勁勢頭,展現了品牌持續向上的動力。

攜手華爲長期戰略合作,將推出享界系列車型

做強主營業務的同時,北汽藍谷也充分利用北汽數十餘年積累的資源優勢,與華爲、寧德時代、麥格納、小馬智行等行業頂級供應商組成了強大的“朋友圈”,聯手在智能網聯、三電技術、整車製造等新能源車核心領域引領行業發展,併爲用戶帶來更高品質的出行體驗。

北汽是最早與華爲展開合作的車企,也是目前罕有與華爲進行HI和智選雙模式合作的品牌,兩個“奮鬥者”夥伴率先實現了高階智能駕駛從0到1的拓荒,成爲高階智駕“先行者”。

隨着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個品牌不斷將各自的高端製造實力與智能科技進行深度融合,以求突破桎梏,帶來更好的產品。2024年,雙方最新結晶“全景智慧旗艦轎車”享界S9問世,北汽以ALLIN的勇氣,將最優秀的團隊、最核心的技術傾注其中,打造出集團歷史上最高水平的新能源車。

享界S9選擇打入40萬級豪華轎車主戰場,直指行政級轎車這一BBA腹地,做傳統豪華轎車的“破局者”。憑藉優越的外觀設計、智駕功能、駕控體驗等贏得市場和用戶的廣泛認可,已連多月穩居40萬元以上純電轎車銷量榜首,持續引領高端轎車的智能化轉型。相信隨着增程動力的加入,享界S9將對“56E”等傳統豪華產品帶來更大的衝擊。

去年在三亞鴻蒙智行會議後,北汽和華爲對未來繼續深度合作充滿希望,並將通過推出更多享界系列的智能化產品,爲用戶提供更多美好出行生活的解決方案。

近期,北汽藍谷近期發佈的公告也顯示,公司與華爲深化合作,將投資55.32億元用於享界車型項目研發,涵蓋3款享界車型,3款車型分三個階段推進,分別處於產品生產成熟階段、工程開發階段、工程開發階段。

此外,智能駕駛層面,北汽藍谷基於極狐阿爾法T5車型和小馬智行第七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方案,合作研發全無人Robotaxi車型,在2025年完成並推出首批極狐阿爾法T5Robotaxi車型,推進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運行,並面向國內市場推廣。根據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路徑,雙方將推動落實L4車型量產公告認證,並規劃圍繞更多未來車型開展合作。

2025年,隨着新產品持續湧現,產業鏈合作進一步深化,再加上營銷、服務等核心能力的提升,北汽藍谷將繼續保持行業競爭優勢,實現更大的銷量增長。(中國經濟網記者姜智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