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5G和千兆光網規模建設步入尾聲,用戶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一些新技術的推廣進展不如預期,基礎技術理論還需突破瓶頸。展望2025年,AI爲信息通信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無論在雲側還是端側,AI都對通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望爲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除了AI,信息通信技術也在能力和空間上進行擴展,網絡質量不斷提升,通信技術加速邁向“空天地”一體化時代。
AI爲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過去兩年,AI的焦點主要在大模型上,如今,AI熱度逐漸轉向應用落地,AI終端、AI APP、AI Agent、具身智能等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2025年,端側AI應用將迎來爆發期,顛覆式創新的應用隨時可能出現。
消費側的5G新通話、5G消息等新型業務也在緊緊擁抱AI。尤其是5G新通話,在DC(Data Channel)通道標準和產業成熟之後,會有更多諸如AI助理、AI客服等AI類新通話業務落地。AI終端形態不侷限於手機,也可能是具身智能體或其他智能體。
端側AI爆發將給信息通信業帶來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邊緣計算、端側計算的崛起,也可能是流量增長、智能體通信流量的增加。如何滿足端側AI需求,如何實現數據高效入雲入算,值得深入研究。
除了無線技術領域,在有線通信方面,AI對信息通信業的影響體現在光通信上。AI大模型的訓練依賴算卡集羣,而算卡集羣對超高速率(800G、1.6T)光通信有着強烈需求,直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爆發,也使SerDes、硅光、光芯片、DSP、相干光、CPO/NPO/LPO、空芯光纖等光通信技術取得了巨大發展。
隨着大模型參數規模的持續增長,算卡集羣也從千卡級走向萬卡級、十萬卡級。傳統的單數據中心集羣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多個異地數據中心共同組成更大的算卡集羣。因此,DCI(數據中心互聯)相關的長距離光通信迎來了機遇。目前,國內骨幹網400G升級已經取得了進展,1.6T的相關解決方案正在加緊研究。
網絡賦能AI,AI也賦能網絡。近年來,基礎電信企業和設備企業都在研究如何通過AI提升現有通信技術。目前,在無線資源管理、網絡規劃優化、業務分析預測、故障排查處理等方面,都已經出現了通過AI實現智能改進的案例。AI可以幫助提升網絡性能、簡化網絡運維,提升效率、削減成本。行業先行者還打造了通信大模型和網絡智能體,藉此幫助基礎電信企業更高效地管控網絡。在AI的幫助下,2025年,網絡智能化的相關應用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普及,網絡自治將加速邁入L4階段。
網絡更新更快更智能
對於AI浪潮的到來,業界提出了以“IPv6+”爲底座的新一代互聯網概念,並命名爲“新質互聯網”。新質互聯網把AI作爲主要服務對象,提出了聯算、聯智、聯數、聯空四大新場景以及超寬新聯接、IPv6+新擴展、網絡新智能、安全新機制四大關鍵技術創新,旨在實現互聯網底層技術的全面升級。
在光纖寬帶領域,50G PON(無源光網絡)實現了小範圍商用,還面臨用戶側需求和產業鏈成熟的挑戰。預計50G PON在2025年會有更大規模的商用。除了家庭用戶之外,50G PON或將在園區網絡等B端、G端市場有更多的應用。
在移動網絡領域,5G和5G-A帶來的網絡性能提升深度賦能垂直行業場景,尤其在工業製造、車聯網等對網絡性能要求較高的場景具有非常明顯的成效。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專網通信提出更多需求,這對基礎電信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物聯網領域,技術發展路線變得明確。Cat.1的興起,說明成本對於市場份額起到決定性作用。RedCap是5G的“青春版”,整個行業對此寄予厚望。目前,RedCap的成本有望下探至百元以下,這將爲行業帶來大量機會。對基礎電信企業而言,RedCap的廣域連片覆蓋是建設5G-A的動力之一。在不少城市,基礎電信企業已經初步實現了RedCap的連片覆蓋,滿足垃圾清運、安防攝像頭等廣域覆蓋場景的需求。此外,無源物聯(P-IoT)也值得關注。這項技術在倉儲物流、商超消費等場景具有潛在的市場需求。
爲了提供高質量的網絡,信息通信業在想辦法解決網絡覆蓋和體驗問題。一方面,主管部門通過“信號升格”等行動,增強地鐵、車站、機場、隧道等區域的信號質量。另一方面,基礎電信企業針對高端用戶提供有償的網絡優化保障,2025年會有更多相關業務推出。
“空天地”一體化時代加速到來
除了在既有場景上提供更強的服務能力外,信息通信業也在努力尋找新的應用場景。
低空經濟產業崛起,通感一體技術備受關注。通感一體的本質是通信網絡的功能拓展,把通信和感知的能力結合起來,除了可以用於低空飛行器的探測之外,還可以用於車輛、船舶的感知,橋樑的形變監測等領域。低空飛行器需要大量的基礎服務,除了狀態和位置感知之外,還有低空通信、低空控制、導航指引等。所以,業界提出了“四張網”的概念——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市場應用場景也變得多了起來。通感一體是新領域,從技術層面來看,通信和雷達雖然都基於無線電磁波,但屬於不同的技術體系,兩者融合還面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的挑戰。這種融合和擴展,對信息通信業而言是重要機遇,有望給行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通感一體除了通信功能擴展外,也是“泛在通信”的組成部分。通信技術的發展除了性能越來越強、功能越來越多外,覆蓋也越來越廣,最終實現網絡無處不在。低空經濟、通感一體是面向低空的網絡覆蓋,中空、高空以及太空也要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在高空領域,ATG(地空通信)值得關注。
基礎電信企業在ATG領域開始佈局,一方面,推動飛機機型改造以及認證;另一方面,針對重點航線進行沿線ATG基站的佈設。2025年,基礎電信企業在ATG領域還將有一些重要發佈。
此外,衛星通信尤其是高通量衛星以及低軌星鏈熱度持續不退。過去一年,衛星通信的熱點之一是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有多家企業推出相關業務。不久前,中國星網開始正式布星,值得期待。
衛星通信的意義不僅僅是在特殊情況下提供應急通信,通信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它本質上是多功能網絡,具有泛在覆蓋的能力。在空間上進行佈局投入,佔據空間位置和頻譜資源對我國而言意義重大。
* * *
信息通信業值得關注的技術還有很多,例如量子通信、語義通信、智能超表面等,這些技術的成熟還需時間。2025年,通信行業將繼續前行,AI的重要機會不能錯過,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拓展值得期待。
(作者系科技博主“小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