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劇解鎖視聽新打法,中國移動咪咕讓科普傳播先“破圈”再“落地”

3月28日,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視聽賦能 科普未來——知識就是力量行動啓航”科普視聽論壇在成都舉行,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爲該論壇主辦之一。

中國移動咪咕數媒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李永受邀出席圓桌環節,與多位科普領域領軍人物、視聽平臺負責人、科普短視頻達人同臺論道,共探科普視聽領域的新趨勢、新機遇。

作爲視聽平臺裏的“國家隊”,中國移動咪咕始終秉持初心,勇擔使命,在科普傳播領域創新實踐,依託"微短劇+"的創新形態,以“短、平、快”的方式傳遞硬核科學,探索"科技+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傳播新範式,推動科普知識的廣泛傳播與深入普及。

一、深耕網文IP蓄力, 打造可持續的科普微短劇生態

咪咕數媒深耕網文行業10年,擁有2萬多名簽約作者、超2萬部全版權作品,小說IP儲備豐富。從21年開始在科幻小說IP領域有着多方面的佈局和探索。咪咕數媒主辦了多屆科幻徵文大賽,面向全網徵集原創科幻網絡文學作品,同時聯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等機構舉辦了首屆“科幻小說接龍大賽”。目前已與200餘位優質作家達成內容合作,其中包含獲得銀河獎、星雲獎等名家作者30餘位。

科幻小說作爲科學普及與藝術創作的重要結合體,其IP價值呈現多維延展性,爲後續科普短劇的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23年開始,咪咕數媒佈局短劇領域,實現“網文+短劇”雙軌模式,利用自身優勢,正將科幻小說IP與微短劇結合起來,積極構建科普微短劇生態。

二、直擊科普難痛點,讓科普傳播先“破圈”再“落地”

目前大多數科普內容小衆,離觀衆較遠,心理難度代入大。而科普短劇能充分發揮 “強情節”“快節奏”特點,通過動畫圖解、趣味解說等手段避免說教感,讓觀衆在享受劇情的同時,能夠輕鬆理解和接受科學知識。

咪咕數媒在內容上基於科幻IP的內容儲備,以K12教育、銀髮人羣需求爲導向,聚焦校園、醫院、圖書館等科普應用場景,以書、劇、課程等多種媒介形式聯動推廣,藉助中國移動運營商獨有的渠道分發優勢以及自有的咪咕閱讀APP,形成跨平臺傳播網絡,通過包月會員模式,精準觸達不同圈層用戶,構建科普微短劇完整內容生態。

三、聯手腦科專家,打造科普微短劇標杆案例

咪咕數媒計劃與腦科專家共同打造科普短劇《回到三國當名醫》,通過講述一名腦外科醫生因腦機接口實驗發生意外,跌入一個架空的古代三國世界,一邊尋找回去的方法,一邊通過中西醫結合的精良醫術治病救人的故事,向觀衆普及醫學知識。

除了“微短劇+科普”賽道的佈局,咪咕還積極響應總局“微短劇+”創作計劃的號召,推出一系列精品短劇。“短劇+萌寵”題材微短劇《小狗來福》全網播放量破4億,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4年第四季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短劇+文旅”題材微短劇《我有一座百寶屋》《龜城之永泰幻境》等多部作品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推薦劇目,帶動地方文旅打卡熱潮,實現社會效益與商業價值雙贏。

未來,中國移動咪咕將持續發揮優勢,以精品微短劇賦能科學傳播,推動科普內容從“小衆領域”走向“大衆普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