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靈AI亮相TIFFCOM 與全球創作者共探AI賦能下的影視創作變革

10月29日,可靈AI(Kling AI)在東京影視節內容交易市場(TIFFCOM)首次亮相。作爲東京國際電影節的重要組成部分,TIFFCOM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影視內容交易平臺之一,匯聚來自全球的製作公司、發行方與創作者。TIFFCOM期間,可靈AI舉辦了NEXTGEN 全球新影像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及圓桌論壇活動。活動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獎”獲得者葉錦添、韓國知名導演李煥京(Lee Hwan Kyung),與本次大賽脫穎而出的中國創作者曹懿喆、韓國創作者LEAMMONN、波蘭創作者Dawid Meller同臺,共同探討AI技術帶給電影及內容製作行業的變革。

NEXTGEN全球新影像創作大賽大獎揭曉  AI助力每個人講出好故事

NEXTGEN 全球新影像創作大賽歷時一個月,共收到來自全球122個國家和地區的4600餘部參賽作品,投稿前三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印度,最終1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優秀創作者作品脫穎而出,進入大獎角逐。本次比賽總獎金超過4.2萬美元,還提供超過125萬的可靈AI靈感值。

大賽最終評選出1名最佳影像獎、2名新銳獎、7名入圍獎,獲獎創作者來自土耳其、英國、韓國、波蘭、墨西哥、意大利、瑞士、中國等多個國家。

TIFFCOM期間,可靈AI在東京舉辦了NEXTGEN 全球新影像創作大賽線下頒獎典禮及圓桌論壇活動,邀請葉錦添、李煥京爲獲獎創作者頒發獎項,並對十支入圍作品進行集中展映。

獲得最佳影像獎的短片《Alzheimer》由中國創作者曹懿喆、魏箏創作,靈感源於其家人的親身經歷,通過溫暖的色彩與獨特敘事,呈現阿茲海默症老人的內心世界,呼籲社會關注阿茲海默症患者。

獲得新銳獎的短片《BOZULMA》由土耳其創作者Sefa Kocakalay創作,這是一部關於一個長着電視腦袋的男孩的故事,以喜劇外殼,包裹了一個關於科技的尖銳現代寓言。另一部獲得新銳獎的短片《Ghost Lap》由英國創作者Josh Williams創作,從一位年輕賽車手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則關於如何“輕裝上陣”的人生寓言,以寫實的視覺風格展現了激烈的汽車追逐場景。

葉錦添在頒獎時表示,AI在影視領域的應用發展迅速,每分每秒都能看到技術在不斷進步。葉錦添去年就曾參加“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創作了AIGC電影短片《快遞員》,是擁抱AI技術的先驅者。

“本次參賽的影片都是極具水準、突破常規的作品。‘人性之光’被不同的導演用不同的視覺語言和多樣的形式表達。AI技術讓很多過去難以實現的鏡頭,如今都成爲了可能,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創作者都在用心講述‘人類的故事’,影片中那些飽含情感的瞬間,正是未來AI電影最令人期待的部分。”葉錦添表示。

李煥京也表示,“在我看來,今天不僅僅是一個慶祝技術進步的場合,更是一個新的起點——AI 與人類開始相互理解、相互共鳴的‘新藝術時代’的開端。科技能夠與人類的情感與想象力共同成長,這真是一場令人驚歎的變革。”

知名導演與青年創作者共話人類情感如何借力AI技術表達

頒獎典禮後,葉錦添、李煥京與優秀創作者曹懿喆、LEAMMONN、Dawid Meller以及AI內容創作者汗青同臺,以“重塑電影:AI賦能下一代故事創作”(Filmmaking Reimagined: Next-Generation Storytelling with AI)爲主題進行圓桌論壇,探討AI技術對電影與內容製作行業所帶來的深刻變革,並思考在人類情感表達中主體性的延續與重塑。

葉錦添對大獎作品《Alzheimer》表示讚賞,他認爲,這部作品呈現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內心世界,創作靈感來源於團隊成員罹患此症的親人,他闡述道,“年輕時,能量源於自身,總有新意湧現,但生命盡頭,肉體漸逝,精神永存。因此我認爲無論AI電影、現代電影還是經典電影,最重要的始終是探討人類與世界的聯結。”

李煥京也表示,在面對AI技術時,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與AI協作,將人類的情感注入電影。

獲獎創作者們分享了AI如何助力實現傳統影視製作流程難以呈現的個人化表達。憑藉《I''m not a robot》獲獎的韓國創作者LEAMMONN展望了AI開創敘事新形態的潛力:“我構想交互式電影的未來——若能用科技打造敘事遊樂場,將迸發驚人能量。”

波蘭創作者Dawid Meller憑藉《Lost & Found》獲獎,他將AI視爲解放創作的工具,“藉助 AI我終於能把多年來的想法變成現實。AI 打破了預算和技術的限制,讓小型創作者也能製作出電影級別的作品。”他表示,他正在製作一部科幻喜劇,計劃用AI處理視覺特效——過去需要數週的工作,現在幾分鐘就能完成。

中國創作者曹懿喆表示,在創作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創作一個真正的好故事”,AI能讓這件事變得更加簡單,“在使用可靈AI創作時,發現它在語義遵循越來越精準的同時,能夠做到不僅僅是理解你的文字,還能像夥伴一樣適當地參與創作,爲創作提供更多驚喜和想象力。”

正如可靈AI運營負責人曾雨珅在活動致辭時表示,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頒獎典禮,更是向創作者及其賦予生命的每個故事致敬,“我們始終致力於賦能創作者,既拓展他們的創作自由,也提供講好故事的新工具。”

整場討論不僅圍繞技術進步,更聚焦於每個創作者自身的記憶、情感對創作表達的影響,以及“人的情感”與技術共生、碰撞。

密集亮相國際頂尖影視行業展會 可靈AI全球影響力持續提升

9月至10月,可靈AI相繼在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ACFM論壇、法國戛納MIPCOM以及日本東京TIFFCOM等國際頂尖影視行業展會亮相,持續展現其在全球影像創作領域的技術與創意影響力,並將創作者的作品帶上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例如,法國戛納MIPCOM期間,可靈AI重點展映了由美國創意工作室Phantam X聯合制作,導演Kavan Cardoza(藝名Kavan the Kid)執導的作品《回聲獵手:消逝的記憶》(Echo Hunter: A Memory Too Far),影片採用可靈AI最新2.5 Turbo模型生成複雜且高成本的場景,延續了前作《Echo Hunter》的成功。

在TIFFCOM期間,帶着十支可靈AI NEXTGEN全球新影像創作大賽入圍作品亮相東京,吸引了更多全球影視行業人士關注AI影視創作的魅力。

可靈AI目前已在全球擁有超過4500萬創作者,爲超過2萬家企業客戶提供API服務。

未來,可靈AI將深耕技術探索,以用戶和創作價值爲核心,爲創作者提供更好的AI工具,助力每個人用AI講好故事。(心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