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十三屆科博會航天國際化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9月27日,“2025第十三屆航天國際化發展大會”在四川綿陽成功舉辦,這是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首次設立航天專題論壇。論壇以“共商技術合作 共謀產業發展”爲主題,圍繞航天國際合作必要性、政策賦能、技術路徑、機遇與挑戰等議題展開交流。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副理事長徐文,綿陽市政府副市長、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鄧輝,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會長張嘉浩,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陶玉貴,中國航天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強,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戰略規劃部副部長Gantugs Tsegmid,國際宇航聯通訊院士、哥倫比亞美洲開發銀行總統團隊太空顧問Veronica La Regina,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聯合國附屬空間科技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副主任譚玉敏,ABI Research研究諮詢師Rachel Kong等嘉賓出席論壇,諾瓦太空高級顧問Blaine Curcio以視頻形式參加。活動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機構、科研院所和航天企業近200名代表參會。

綿陽市政府副市長、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鄧輝在致辭中介紹,綿陽搶抓發展機遇,超前謀劃佈局,制定實施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商業火箭、商業衛星、空間飛行器、衛星數據應用與服務“箭星器數”四鏈同構。他表示,當前,綿陽堅決扛起全省航空航天產業鏈主要承載地的重要使命,加快發展以商業航天爲代表的特色產業新賽道。真誠期待以本次大會爲契機,進一步深化與行業大咖、業界精英和廣大企業交流合作,共建技術創新聯盟、共促科技成果轉化、共創產業生態體系,全力推進航空航天產業建圈強鏈,共同爲中國航天接力騰飛、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陶玉貴在致辭中表示,作爲中國航天國際化經營的專業公司,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四十多年來,長城公司已經構建起涵蓋發射服務、衛星在軌交付、測控設施建設、衛星在軌管理、培訓和技術轉讓、軌位協調、融資保險,以及衛星應用系統建設和衛星運營服務在內的宇航項目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可以全方位、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多方位需求。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副理事長徐文在《中國遙感衛星發展與國際合作》報告中表示,自1988年成功發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以來,我國遙感衛星應用基本形成了從一顆星到多顆星,從一個衛星系列到多個衛星系列、從衛星研製生產、地面系統建設運營、數據接收處理到應用服務的全產業發展格局。目前遙感衛星已成爲我國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數據基礎設施。同時,我國積極擴大國際合作,先後與幾十個國家展開合作與交流,提高了我國衛星的國際地位和聲譽。

中國航天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強在《商業航天產業趨勢及政策賦能》中表示,當前商業航天呈現出逆勢帶動航天經濟規模快速增長,產業鏈前端高速增長與後端規模化增長形成良性循環,衛星應用打開行業和消費者市場、價值創造能力加快的發展態勢。分析了美國商業航天政策演變的四個階段進程和當前政策下的四個行業關注方向。強調商業航天發展需要政府進行戰略性引導和規範性管理,確保商業航天活動在保障國家安全、符合國家利益、實現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健康發展,提出我國後續商業航天政策的發展重點在於加快行政管理向法制治理轉型、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集羣化發展、構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

諾瓦太空(Novaspace)高級顧問Blaine Curcio在視頻報告中,從主權、技術、經濟三大驅動力切入,全面剖析了國際商業航天的發展趨勢。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戰略規劃部副部長Gantugs Tsegmid着重介紹了作爲亞太地區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如何推動成員國間開展空間科學、技術及應用的多邊合作,提高成員國空間能力。

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宇航工程部副總經理王錚在《新時期夯實商業航天國際化合規發展之路》報告中表達了長城公司願積極響應廣泛商業航天主體進入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結合宇航出口合規管理經驗,發揮熟練運用國外宇航出口管制規則的優勢,凝聚我國商業航天優勢,支撐我國廣泛的商業航天主體,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共同探索和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航天解決方案,精準對接目標市場客戶需求並有效推介,高質量參與國際競爭,滿足廣泛國家航天能力建設需求,促進我國商業航天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構建形成國內商業航天和國際宇航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格局,打造中國商業航天國際品牌和影響力,維護中國航天國際良好聲譽,實現中國商業航天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宇航聯通訊院士、哥倫比亞美洲開發銀行總統團隊太空顧問Veronica La Regina重點介紹了歐洲航天治理體系、產業現狀與國際合作情況。歐洲航天依託獨特的多機構協同模式,聚焦可持續創新,重點推進空間碎片清理、火星探測、月球通信等項目,在保持技術自主的同時尋求全球合作。

環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總監洪韜分享了以“環天星座”爲核心,星上AI載荷、環天雲智算中心爲支點,遙感影像算據、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星瞰河山遙感應用平臺爲引擎的“一核、兩翼、三大能力”,公司的國際合作實踐,以及衛星數據在自然資源、智慧農業、防災減災、實景三維等七大場景中的應用。

北京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聯合國附屬空間科技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中國)副主任譚玉敏,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航空航天科技工作委員會祕書長荊宇虹,以及ABI Research研究諮詢師Rachel Kong共同就航天國際化的機遇、挑戰與共贏路徑展開深入研討。

大會表示,航天事業關乎全人類共同福祉,合作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必由之路。面向商業航天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唯有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聚力前沿科技創新、共建開放協同產業生態,方能不斷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創更加繁榮可持續的太空未來。(古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