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萬物馬傑:打造能幹活的AI,破解大模型落地“最後一公里”難題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如果我們把大模型的應用比作一架大飛機,模型本身是強大的引擎。隨着衆多優秀國產大模型的湧現,‘引擎’已經具備世界級水準。但一架真正能飛、能載重、能遠航的飛機,還必須具備飛控、航電、燃油等系統的高效協同。”零一萬物聯合創始人馬傑以“造飛機”爲喻向記者分享了他對於大模型產業發展的理解。

在馬傑看來,如今產業發展的重心正從“單一模型能力”邁向整體系統工程的建設。“我們必須構建包括數據工程、AI Infra、工具鏈和企業級Agent框架在內的完整體系,去打造一架真正完整的飛機,才能真正推動大模型與AI Agent的產業級騰飛。”

“超級員工”登場:AI Agent從“流程執行者”升級爲“業務協作者”

馬傑介紹,零一萬物推出的“萬智2.0”企業大模型平臺,已匯聚政務、金融、工業(電力與製造)、辦公、銷售等五大行業的30類“超級員工”,這些不是概念原型,而是經過真實業務驗證、可快速部署的AI Agent角色。

“比如在知識產權領域,我們的‘專利分析師’能自動解讀技術文檔、比對全球專利庫、生成侵權風險報告;在銷售場景,‘客戶洞察助手’可實時分析客戶歷史交互、預測成交概率、推薦個性化話術。”馬傑說,“這些Agent不再是被動執行預設流程的‘機器人’,而是具備理解、推理、調用工具和持續學習能力的‘能幹活的AI’。”

依託平臺內置的“超級裝備”——如安全沙盒、虛擬手機、代碼解釋器和MCP(Model Connection Protocol)插件體系,企業無需從零開發,即可在分鐘級完成AI Agent的配置與上線,研發門檻從“低代碼”進一步降至“零代碼”。

深度協同:與產業夥伴共建Multi-Agent生態

談及落地難點,馬傑坦言:“大模型企業級應用的成功,從來不是技術單方面的勝利。”他特別提到與山羊派、雲客、法天使等垂直領域頭部企業的共創案例。“他們帶來行業Know-How、真實數據和客戶場景,我們提供AI工程化能力和平臺底座。只有雙方‘選對場景、做深方案、打磨產品’,才能聚焦高價值、高ROI的剛性需求。”

未來,零一萬物將通過萬智平臺開放MCP協議和插件機制,支持第三方服務以標準化方式入駐,構建一個由多方共建、持續進化的Multi-Agent生態。“我們不做封閉的‘AI孤島’,而是希望成爲產業智能的‘連接器’和‘加速器’。”

從“可用”走向“好用”,迎接人機協同新時代

馬傑也表達了對AI 2.0時代的判斷:“大模型的價值不在於參數規模,而在於能否嵌入業務流、產生實際效益。”他透露,零一萬物將持續深化輕量化模型、高質量數據訓練、強化學習與工具鏈應用的全棧技術管線,同時加強與行業夥伴的聯合創新。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擁有自己的‘數字員工軍團’,在降本增效的同時,釋放人類員工的創造力。”馬傑說,“這不僅是技術的進化,更是工作方式的革命。我們正站在人機協同智能新時代的起點。”

在AI從“炫技”走向“實幹”的關鍵拐點,馬傑與零一萬物選擇了一條更難但更務實的路徑:不做空中樓閣,而建產業通途。而這,或許正是大模型真正“落地生根”的開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