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在全球AI技術加速演進、產業智能化轉型縱深推進的背景下,新紫光集團正以“技術引領+生態賦能”雙輪驅動,全面佈局5G-A/6G通信、汽車電子、端側AI與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四大核心賽道,構建開放協同、價值共生的智能科技產業大生態。
5G-A商用提速,6G預研先行
隨着3GPP R18標準正式凍結,全球正式邁入5G-A(5G-Advanced)商用元年。新紫光集團依託其在通信芯片與系統解決方案領域的深厚積累,聯合中國聯通、移遠通信、通則康威等產業鏈夥伴,在5G CPE、RedCap、網絡切片及5G LAN等關鍵場景中打造百餘款行業終端,廣泛應用於智慧醫療、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能園區等垂直領域,推動5G-A從技術驗證走向規模化落地。
在6G前沿探索方面,新紫光聚焦非地面網絡(NTN)技術路徑,圍繞IoT-NTN與NR-NTN構建系統性研究體系。集團積極參與ITU、3GPP、IEEE及中國IMT-2030(6G)推進組等國際國內標準組織工作,並聯合是德科技、佰才邦等夥伴完成NR NTN低軌衛星通信的實驗室模擬與設備對接測試,驗證了手機直連衛星的技術可行性。搭載其自研芯片的衛星物聯網浮標已成功應用於水質監測與災害預警,爲6G天地一體化網絡提供早期應用場景支撐。
汽車電子“芯”生態成型,賦能智能網聯新賽道
面對汽車產業“軟件定義、芯片驅動”的轉型浪潮,新紫光集團系統性佈局車規級芯片產品矩陣,涵蓋高端域控制器MCU、智能座艙SoC、高速存儲、中央計算平臺及智能傳感等關鍵環節。目前,其芯片及解決方案已實現與一汽、吉利、上汽、江汽、重汽、福田等主流車企的深度合作,並在多款車型中完成量產上車或項目定點。
在系統級整合方面,新紫光聯合斑馬智行等國產AI領軍企業,推出基於Linux+Android雙系統的智能座艙參考設計,獲得全球權威功能安全認證機構exida頒發的ISO 26262 ASIL-D最高等級認證。同時,集團與TASKING、HighTec、ETAS、東軟睿馳等全球軟件生態夥伴協同,構建覆蓋芯片架構設計、功能驗證到量產落地的全生命週期技術保障體系,顯著提升汽車電子開發效率與適配精度。
端側AI生態加速落地,破解大模型應用瓶頸
隨着AI大模型對隱私保護、實時響應和網絡依賴等問題的凸顯,端側AI正成爲產業落地的關鍵突破口。新紫光集團推出端側AI平臺化解決方案,集成支持多模態、多併發、AI Agent及端雲協同的“萬能接口”MCP(Model Connection Platform),可靈活適配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等終端形態。
目前,基於該平臺的AI學習機、AI手機、AI眼鏡等硬件產品已實現量產並推向市場,爲消費端和行業端用戶提供低延遲、高安全、強穩定的智能體驗。集團正聯合芯片、操作系統、算法及終端廠商,共建開放、多元、可擴展的端側AI協作生態,加速AI能力從“雲端集中”向“端邊協同”演進。
“算力×聯接”融合創新,打造行業大模型落地引擎
在AI算力需求爆發的背景下,新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以“算力×聯接”爲核心,推出支持多元異構算力的超節點集羣、新一代分佈式存儲及DDC無損網絡等全棧智算基礎設施,並在政府、交通、教育、金融等八大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化部署。
尤爲引人注目的是,新華三率先發布“靈犀”系列行業大模型,包括醫學腦血管病專病模型、企業知識管理模型及城軌運營模型,精準切入垂直場景痛點。同時,集團創新推出“圖靈小鎮”算力運營模式,已在杭州、鄭州、咸陽、馬鞍山、貴陽、西寧等地落地,構建集算力建設、生態聚合、運營服務與商業變現於一體的閉環體系,破解智算中心“建而不用、用而不優”的行業難題。
構建協同共贏生態,激活萬物AI+未來
新紫光集團表示,面對“萬物AI+”帶來的產業重構機遇,集團將持續以開放姿態攜手全球客戶、合作伙伴及科研機構,深化在關鍵技術、標準制定、產品落地與商業模式上的協同創新。通過打通“芯片—終端—網絡—算力—應用”全鏈條,新紫光正從單一技術提供者向產業生態賦能者躍遷,推動智能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真正實現技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釋放。
在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新紫光集團的生態化戰略不僅彰顯其作爲中國智能科技領軍企業的格局與擔當,更爲全球智能產業升級提供了可複製、可擴展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