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在當今全球數字化浪潮中,中國數字產業憑藉5G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展現出了強勁的競爭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隨着5G-A(5G Advanced)技術的加速規模商用,以及其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中國通信行業正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成爲驅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
2025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前夕,記者瞭解到華爲將以“加速邁向智能世界”爲主題,攜手客戶及夥伴共同展示5G-A、F5G-A、AI、專線+X、ADN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產品解決方案,同時還將重點展示AI帶給個人、家庭、行業等場景的新業務、新體驗。
數字產業蓬勃發展,根基雄厚
數字產業作爲數字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涵蓋電子信息製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通信、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等多個關鍵領域,在我國經濟體系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即便面臨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我國數字產業依舊保持着強勁的增長勢頭。2024年,我國數字產業業務收入高達35萬億元,同比增長5.5%,利潤總額達2.7萬億元,同比增長3.5%,數字產業重點監測的核心指標中九成以上實現同比提升,彰顯出強大的產業韌性與輻射帶動作用。
技術創新是我國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5G領域,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佔比超42%,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大規模的5G基站建設,爲5G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產業發展搭建了堅實的網絡基礎,截至2024年末,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425.1萬個。華爲中國運營商無線網絡與雲核心網Marketing部部長劉林南在談及5G-A終端發展時提到,“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到現在套餐用戶接近3000萬,主套餐用戶大概300萬,說明大家逐漸認可5G-A。現網支持5G-A的終端數量已超1億部,隨着秋季主流爆款終端上市,年底可能達2.5億部,這爲5G-A網絡發展和運營商體驗經營戰略打下好基礎。”這不僅使得廣大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高速、穩定的5G網絡服務,更重要的是,爲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關鍵支撐。
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我國同樣成果斐然。2024年全球新公開的4.5萬件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中,我國佔比高達61.5%,衆多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投入研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模型產品。華爲中國運營商智算商業發展部部長王法在介紹智算應用時表示:“在醫療領域,病歷生成和質檢能從近5分鐘縮短到2分鐘左右,還能過濾閒聊無用信息,做成格式化內容;司法體系中,能幫年輕律師快速生成律師函或起訴書;工業領域,用AI做圖紙識別,判定建模是否滿足要求、公差是否有問題,避免小數點標錯的影響。”這些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智能客服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此外,我國還擁有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以及豐富應用場景等獨特優勢。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和光纖寬帶網絡。華爲中國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梁策在分析市場時指出:“公衆市場中,消費者對5G-A和F5G-A接受度越來越高,5G-A套餐數超3000萬,2000兆、3000兆用戶今年過200萬到300萬,運營商也推陳出新,有單獨產品,也有融合套餐,還有定製化終端,結合流量給消費者更多選擇,這個車輪轉起來後速度會越來越快。”
5G-A加速規模商用,開啓通信新時代
作爲5G向6G演進的關鍵階段,5G-A以其更快的速率、確定性低時延和更廣的連接能力,正以迅猛之勢在我國推進規模商用,截至2024年底,我國300多個城市實現了5G-A網絡覆蓋。梁策提到:“5G-A從去年進入快車道,產業逐步成熟,老百姓能逐步獲取服務。下一階段5G-A會帶來X倍速服務,就像飛機艙位、高鐵座位一樣,在不影響原有體驗的前提下,按需提供更好網絡體驗,給消費者更多可能。”
在消費場景中,人機交互正朝着“類人化”方向實現重大突破。移動AI終端逐漸從功能單一的工具向多模態智慧助手轉變。隨着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感知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音箱、智能手錶等終端設備不僅能夠精準識別用戶的語音語義,還能通過圖像識別、情感分析等技術深入理解用戶需求,甚至主動預判生活場景,爲用戶提供貼心服務。華爲中國地區部副總裁黃雒蒙在談及家庭AI需求時舉例:“很多女性朋友在家健身、瑜伽,希望有人實時指導動作,用AI就可行,通過攝像頭實時捕捉動作、分析並給專業指導,這類場景會高速湧現,這些需要海量AI算力,對網絡和邊緣算力帶來巨大變化。”
在商用場景方面,5G-A應用正不斷向縱深領域拓展。在低空經濟領域,5G-A推動智能航空網絡升級,爲飛行娛樂、機載辦公、實時遙控無人機、航空物流通信、低空平臺等場景提供高密度、高速、低時延的可靠連接。例如,在浙江舟山海域,5G-A通感一體技術保障着百公里級無人機海上航線,實現了對無人機的精準定位和實時監控,大大提高了海上物流運輸的效率和安全性。劉林南稱:“低空經濟因爲5G-A得以發展,通感也涉及其中,這將是運營商的市場新藍海。”
在工業領域,5G-A+AI實現“精工智造”。以華能伊敏露天礦爲例,通過部署5G-A專網,結合AI視覺識別與無人駕駛算法,礦車可實現釐米級精準定位、毫秒級遠程控制,生產效率提升30%,安全事故率下降90%。5G-A的大上行能力,保障了礦區海量攝像頭數據的實時回傳;其低時延特性,則確保了控制指令的即時響應,讓“無人礦卡”真正安全可靠。
在智能駕駛領域,5G-A爲車路協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通過5G-A網絡,車輛能夠實時獲取道路路況、交通信號等信息,實現車輛之間、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高效通信,從而提升駕駛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這些場景證明,5G-A不再是單純的“更快網絡”,而是成爲AI能力落地的“高速公路”和“神經末梢”。沒有5G-A的確定性網絡,AI的實時交互、遠程控制、海量數據回傳都將大打折扣;沒有AI的智能分析與決策,5G-A的網絡能力也難以轉化爲真正的商業價值。二者深度融合,方能釋放“1+1>2”的乘數效應。
正如梁策所說:“5G-A和AI是這個時代的絕配技術,AI最後服務到生產生活,要經歷雲側處理時延、網絡時延、終端反應時間,現在雲側時延快速降低,網絡交互時延會成突出瓶頸,佔比越來越高,需要高速移動網絡支撐。5G-A相比5G,上行和下行能力都有巨大飛躍,時延大幅降低,AI應用深化豐富,網絡傳輸不能成瓶頸,5G-A、F5G-A就是爲此應運而生,兩者結合會快速改變產業。”
面向未來,構建差異化AI能力底座
基於我國數字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以及5G-A與AI融合的成果,中國通信行業在面向未來的發展中,具備打造有差異化競爭力AI服務的堅實基礎和巨大潛力。梁策在分析運營商在AI時代的紅利時認爲:“AI時代有三個主流玩家:運營商、互聯網、終端廠商。而其中運營商有獨特價值,深刻理解端、網、雲匹配,能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給消費者保障服務,還能給互聯網和終端廠商提供網絡租賃保障服務,比如雲手機、智家通通智能體,都是運營商的嘗試。”
在AItoC(人工智能面向消費者)領域,運營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網絡優勢和用戶資源,通過品牌煥新,爲用戶提供隨時隨地個性化融合智能體服務。例如,進一步優化智能語音助手的功能,使其能夠根據用戶的語音習慣、偏好和使用場景,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服務。同時,結合5G-A的高速網絡,爲用戶提供高清視頻通話、雲遊戲、虛擬現實等沉浸式體驗,提升用戶在娛樂、社交等方面的滿意度。
在AItoH(人工智能面向家庭)領域,通過智家服務煥新,加速部署大中小屏協同到智家陪伴服務。利用AI技術實現家庭設備的智能互聯和自動化控制,打造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智能家居環境。例如,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控制家中的燈光、溫度、家電設備等,實現一鍵式的家居管理。同時,藉助智能攝像頭和傳感器,實現家庭安防的實時監控和預警,爲家庭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通信行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和生態合作。加大在AI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在AI算法優化、邊緣計算、數據安全等關鍵領域,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同時,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構建開放、共贏的生態系統。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與企業合作,共同探索AI在各行業的應用場景,推動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我國數字產業的蓬勃發展爲5G-A與AI的融合應用提供了堅實基礎,5G-A的加速規模商用和與AI的深度融合正在各行業釋放巨大價值。面向未來,中國通信行業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構建差異化AI能力底座,提升國家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的競爭力,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