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行點:互聯網企業應將資源投向具有更大增長潛力的市場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23日消息,針對近期的外賣市場,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等國際投行,均發佈了相關研報。

瑞銀在研報中指出,目前外賣市場的“燒錢”大戰並不值得。外賣補貼過度引發四大負面效應——削弱了線下餐廳客流、行業整體利潤壓縮、中小餐廳不堪重負、加劇浪費現象。助長用戶“低價依賴”思維,加劇行業通縮風險。

此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也表示,卷單量對外賣行業沒有價值,美團是“被迫防守”。公開資料顯示,外賣市場的整體規模和利潤空間有限。去年,外賣行業總計300億利潤,利潤率在互聯網行業排名倒數。相較之下,電商有 6000 億利潤。

除外賣本身不值得“燒錢”競爭外,瑞銀還指出,互聯網企業瞄準的即時零售,其價值可能也低於部分企業的預期。

瑞銀認爲,即時零售和外賣一樣並不能帶來鉅額利潤。預計3年後,即時零售可能會翻倍到1.5萬億人民幣,但即便如此,其市場規模也僅佔整個電商市場的10%。以2.5%的營業利潤率計算,整個即時零售市場的實際利潤約300億人民幣。相比於現在三家企業千億量級的投入和虧損,後期可能帶來的利潤明顯不值得如此商戰。

瑞銀進一步分析指出,外賣商戰也帶來了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機會流失。瑞銀認爲,頭部互聯網企業應將資源投向具有更大增長潛力的市場,比如國際市場或AI領域,而非在即時零售領域消耗資本。

作爲對比,美國的科技巨頭都在AI上進行資本佈局。微軟宣佈2025年對AI投資800-900億美元(6000億人民幣左右);Meta是600億美元,谷歌是750億美元,亞馬遜是1000億美元。這四大巨頭的AI Capex總額,達到了驚人的320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39%。

在報告中,瑞銀將外賣戰況概括爲“懦夫博弈”,率先認輸的一方就會導致前期投資受損。瑞銀認爲,這場商戰至少會持續到雙十一。(李文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