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非運動員火炬手,爲何是他?

昨晚(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盛大開幕。主火炬點燃儀式上,粵港澳三地的火炬手,手持聖火,踏浪而來。

其中,“全國道德模範”賴宣治是唯一非運動員火炬手。雖然他不是運動員,但卻培養出52位跳繩世界冠軍。他首創“無影腳”跳繩法,帶領學生打破13項世界紀錄,推動跳繩成爲全民健身潮流。一起來看他的故事↓

賴宣治出生於粵西山區的一個小鎮。2010年,大學畢業的他初次來到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當時看到的景象和他的期望有很大落差:整個學校只有一棟殘破的教學樓,老師和學生加起來不足150人。賴宣治,是這所山村小學建校以來首位專業體育老師。

當時,學校裏的孩子六成是當地農家子弟,四成是外來務工子弟。父母爲了生計奔波,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賴宣治嘗試在學校開展籃球、田徑、足球、象棋等項目,但是後來發現,開展這些項目簡直是“異想天開”,學校一年的雜費根本不夠支撐開展這些體育活動。

2012年,廣州花都區教育局開始大力推廣跳繩項目。對於七星小學來說,這個簡單又不佔地方的運動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可難題擺在眼前,賴宣治不會跳繩。

很多人笑賴宣治自己跳繩都不及格,怎麼教別人?賴宣治憋着一股勁,每天下班,四處蒐集跳繩比賽視頻,反覆觀摩練習。“一心撲在上面,晚上睡覺做夢都想着怎麼去跳繩,簡直像瘋了一樣。”

自己領會還不夠,能教得好纔是真本事。賴宣治從工具和姿勢上着手,研究如何創造更好的成績。

當時,學校沒有錢,沒有專用跳繩,他就自己動手做跳繩。一次偶然的機會,賴宣治到修車鋪修摩托車,修理工拆下的一條剎車線引起了他的注意,“摩托車的剎車線軟硬、粗細適中,是做跳繩再好不過的材料。”

在一遍遍的嘗試中,賴宣治摸索出獨門絕技——弓腰半蹲式跳法。這種跳法縮短了繩子的距離,繩子越短,運動的軌跡就越短,自然會轉得更快,摩擦力更小。

儘管孩子們的天賦並不佔優,也缺乏專業的訓練環境,但他們肯喫苦、肯勤練。在好方法加持下,跳繩速度迅速提升。

在賴宣治的帶領下,七星小學的跳繩隊逐漸嶄露頭角。從區到市,從全省到全國,再到參加國際賽事,陸陸續續產生了世界跳繩冠軍。

2013年,賴宣治帶着跳繩隊第一次比賽,包攬了賽事80%的金牌。第二年,在全國性跳繩比賽中,他們拿到團體總分第一和36塊金牌。七星小學跳繩隊從此一鳴驚人。

此後,跳繩隊更是從鄉村“跳”進了世界。2019年,在挪威舉辦的跳繩世界盃上,七星小學的跳繩隊共拿到85枚金牌,刷新了7項賽會紀錄。2025年世界跳繩錦標賽,廣州花都跳繩隊獲得了11金4銀3銅。

與此同時,孩子們跳繩的視頻刷爆網絡:雙腳像馬達,疾風猛踏,頻率之快,已經無法用肉眼看到跳繩。

繩子輕輕一搖,身體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孩子們動作嫺熟,釋放出朝氣蓬勃的活力。

更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隊形以及多種高難度的跳繩動作,形成了一段速度與花樣齊飛的精彩表演。

現在,對賴宣治而言,成功的意義已不再是那些閃耀在胸前的金牌了,而是孩子們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重塑了對自我的認知,甚至改變了命運。

“以前,很多孩子讀完小學,就出去打工了,但是這條繩子,讓他們留了下來。跳繩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更大的嚮往,這纔是跳繩的魅力所在。”

隨着跳繩品牌的打響,如今的七星小學早已脫胎換骨,3個校區有2300名在讀學生,教師平均年齡31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並實踐這裏以體育人的理念,不少家長慕名而來。

如今,賴宣治已經從賴老師變成了花都區花東學校副校長。但不變的是,他還繼續用一根繩子帶領更多孩子跳出山區,躍向國際舞臺。

他計劃,陪着這些勤奮可愛的孩子們直到退休,一起衝向更好的未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