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全運,場內場外感受“體育熱”

【環球時報赴廣東特派記者 李萌】編者的話:11月9日晚,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在此之前,從機場的“喜洋洋”“樂融融”迎客,到跳水賽場的多位奧運冠軍亮相……先期抵達廣州的《環球時報》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濃厚的全運氛圍。

“小海豚”護航

11月5日,記者剛一踏入廣州白雲機場的抵達大廳,目光便被兩隻憨態可掬的“小海豚”牢牢吸引——圓潤的身形、靈動的表情,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與“樂融融”熱情地迎接着八方來客。這份迎接,並不止於機場。從地鐵車廂到路燈燈杆,從建築圍擋到公交車身,乃至超市的貨架之間,“喜洋洋”與“樂融融”的身影無處不在。

如果說靜態的標識是城市的“歡迎名片”,那麼“小海豚”便是這座城市流動的溫暖風景線。“小海豚”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志願者的暱稱,他們爲賽事提供服務保障。據十五運會志願服務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賽區完成了3萬名賽會志願者招募組建工作,其中389名志願者爲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及外籍志願者。香港賽區志願者報名人數超過3萬人,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志願者活動,最終有1.6萬名志願者入圍。澳門賽區也有3500名志願者投入服務。

11月6日,記者在廣東奧體中心遊泳跳水館和主新聞中心,“小海豚”們的指引精準到具體樓層與座位。“有任何問題,隨時找‘小海豚’。”一名志願者這樣告訴記者,語氣中滿是自信與親切。

跳水賽場人氣高

連日來,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競體項目,以及多項羣衆賽事已陸續展開。其中,跳水項目無疑是焦點之一。11月6日,跳水項目女子雙人十米跳臺項目比賽在廣東奧體中心遊泳跳水館進行。工作日上午10時的比賽,開場前半小時就已擠得滿滿當當。不少人是爲了全紅嬋而來。

女子雙人十米跳臺是全紅嬋在本屆全運會中參加的唯一個人單項,她與代表上海隊出戰的陳芋汐展開競爭。在此前的女子團體項目中,全紅嬋與王偉瑩在女子雙人10米跳臺比賽中,力壓陳芋汐/掌敏潔取得頭名,幫助廣東隊摘金,取得時隔半年復出參賽的開門紅。

預賽中,全紅嬋與王偉瑩以第三名的成績晉級,晚上的決賽她們最終位列第五。雖然未能登上領獎臺,但觀衆並未吝嗇掌聲——全紅嬋的每一次起跳、入水,都會收穫掌聲。廣東隊教練何威儀此前透露,全紅嬋是帶傷出戰。

賽後,記者在賽場外見到許多不願離去的觀衆。他們舉着全紅嬋的手幅,高喊着她的名字。乘車離開場館時,記者與司機聊起全紅嬋。司機語氣篤定:“她是奧運冠軍,是廣東的驕傲,也是全國的驕傲。”當被問及怎麼看她現在成績的起伏時,司機說,“只是受傷了還沒完全恢復,慢慢來。健康最重要。”

11月10日和11日,跳水項目將進行最後兩日的角逐,王宗源、陳芋汐、陳藝文、曹緣等多位奧運冠軍將在男女3米跳板、男女10米跳臺等個人項目上爭冠。

大型賽事激發羣衆健身熱情

十五運會開幕前夕,2021—2024年度全國羣衆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以下簡稱“雙先”代表)齊聚廣州,先後探訪天河體育中心、第26屆廣東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暨第22屆粵港澳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廣東體育博物館及廣東省人民體育場、二沙島體育公園等地,體驗十五運會的氛圍,觀摩粵港澳體育發展成就。

記者注意到,就在“雙先”代表參觀當天,一場社區運動會正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上演。項目設置既有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傳統體育項目,也包括無人機足球、匹克球等科技與新興運動。社區志願者介紹說,當地社區每週都會組織此類小型競技體育活動,鼓勵家長帶少年兒童廣泛參與。據悉,近40年來,在天河體育中心舉辦了近4000場賽事活動,約1.8億人次市民入場鍛鍊。

廣東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全漢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全運會的舉辦是激發公衆體育參與熱情的絕佳契機。“未來,學校、社區、企業等各方都應更積極地將健身運動融入文化建設中,讓體育成爲生活的一部分。”來自甘肅通渭縣體育運動中心的周芳霞也深有感觸。她表示,此次廣州之行收穫頗豐,回去後將重點抓好當地全民健身和青少年體育推廣工作,讓基層體育活動能與國家級賽事接軌,讓更多人感受體育的魅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射箭個人冠軍張娟娟,如今任職于山東省青島體育訓練中心。她向記者介紹,自己目前專注于山東射箭項目的推廣。“現在參與射箭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青少年參與年齡也越來越小,這是非常好的趨勢。”張娟娟認爲,全運會作爲全國性重大賽事,既是各省體育實力的較量,更是相互學習、彼此借鑑的平臺。

一場全運會,不僅是運動員的競技場,更是全民健身的新起點。正如周芳霞所說,“這次全運會有很多創新之處,特別是開展了大量羣衆性體育活動,讓體育真正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我們非常期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