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迎來面癱就診高峯,一週內接診四五例突發面癱患者。醫生提醒,隨着氣溫驟降,因受涼受寒、過度勞累引發的周圍性面癱病例明顯增多,日常要注意防範。
路橋30歲的陳先生最近剛升級爲父親,妻子坐月子期間,他主動承擔夜間育兒任務。連續一週每天僅睡3~4小時。某天清晨刷牙時,陳先生突然發現右側嘴角漏水,對着鏡子一照——右眼無法完全閉合,皺眉時左側眉毛能動而右側紋絲不動,鼓腮時右側漏氣明顯。“像被施了魔法,臉突然不受控制了。”陳先生回憶道。
無獨有偶,42歲的工程師李先生在戶外進行設備檢修時突遇暴雨,全身溼透仍堅持工作6小時。次日晨起洗漱時,妻子發現他漱口時水從右側嘴角流出,嘗試閉眼時左眼能緊閉而右眼只能半合,大笑時左側嘴角上揚正常,右側卻下垂明顯。他到醫院檢查,確診爲面癱。
“這類人羣往往因熬夜加班、照顧新生兒或淋雨受寒導致正氣虛弱,寒邪趁虛入侵面部經絡。”恩澤醫院中醫科主治中醫師鄭亞玲解釋,面神經外周段位置較淺表,缺乏厚實的脂肪保護,常常直接暴露在寒冷環境中,從而容易出現周圍面神經麻痹,導致支配表情肌的功能障礙,出現眼歪嘴斜、閉眼困難、漱口漏水等典型症狀。
“冷風直吹面部,引發風寒凝滯經脈;或病毒感染(如皰疹病毒)損傷神經,導致外邪侵襲;熬夜、勞累致氣血不足,或年老體弱者,易感外邪。”鄭亞玲介紹,外邪侵襲、正氣虧虛是周圍性面癱的最主要原因,“我們日常所說的面癱大多屬於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由顱腦神經損傷引起)不同,其症狀集中於上半部表情肌,患者露牙齒、聳眉毛、張嘴笑、閉眼睛等表情管理會出現問題。”
鄭亞玲提醒,患者早期可能僅表現爲面部麻木、刷牙漏水或微笑時嘴角不對稱,這些信號往往被忽視。“若出現此類症狀,需立即就醫,越早就診,後期恢復越好。通過鍼灸、中藥燻蒸等中醫療法疏通經絡,配合營養神經藥物,輕症患者3周內可恢復,重症者需2~3個月系統治療。由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亨特氏面癱預後較差,可能遺留面肌痙攣、聯動性抽搐等後遺症,需高度重視早期抗病毒治療。”
天氣漸冷,建議外出戴圍巾、口罩,避免冷風直吹面部,騎行者可安裝防風面罩。洗澡後及時擦乾頭髮,避免溼發入睡。規律作息可固正氣,避免連續熬夜。體質虛弱者可通過中藥調理,增強身體防禦能力。
來源:王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