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像坐跳樓機!”女子拆個快遞,竟導致顱底骨折!這個動作很多人天天做

雙十一期間

你拆了多少快遞?

這本是件滿是期待的小事

可對浙江寧波小美(化名)來說

這個再尋常不過的動作

卻讓她的清晨

從準備上班變成了緊急住院

“雙十一”購物狂歡

女子拆快遞竟拆出“熊貓眼”

近日,小美蹲在已經堆成小山的“雙十一”快遞旁,剛撿起地上的小包裹,準備起身拿剪刀,可就在站起的剎那,眼前突然一片漆黑,身體像被抽走了力氣,不受控制地直直向後栽向地面。

幾秒鐘後,小美被聞聲趕來的家人叫醒,她摸了摸後腦,只覺得隱隱作痛,還好頭暈的感覺很快退去。小美想着可能是起得太急了,歇會兒就好,便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也沒去進一步檢查。

可第二天到了公司,同事們的驚呼讓她徹底慌了神。鏡子裏,自己雙眼周圍滿是烏青,活脫脫一副“熊貓眼”!她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勁,趕緊去了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生指着她的顱腦CT影像,語氣嚴肅地說:“你們年輕人總覺得起身頭暈是小事,其實一旦血壓瞬間驟降超過30mmHg,大腦的灌注壓就會像坐跳樓機一樣猛跌,大腦瞬間‘斷電’,人會直接暈倒,根本來不及做任何保護動作,這纔是最危險的!”

檢查結果印證了醫生的話:顱前窩骨折。顱前窩是顱底內面前部的凹陷區域,由額骨眶部、篩骨篩板及蝶骨小翼等構成。而釀成這一切的,正是藏在日常起身動作裏的體位性低血壓。

健康人羣也會中招

這幾個動作特別要注意

到底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豐明俊介紹,從醫學角度來說,當人從躺着、蹲着的姿勢突然站起時,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就屬於體位性低血壓。

通俗來說,就是起身太快時,大腦會瞬間缺血。突然站起的瞬間,血液會因爲重力的作用迅速湧向下半身,這時候心臟本應立刻加快跳動、血管收縮,把血液“拽”回大腦,可一旦這個調節機制慢半拍,大腦就會像突然斷了電的燈泡,瞬間陷入缺血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頭暈、眼黑,嚴重時甚至會直接暈倒。

醫生提醒

不要以爲只有身體不好的人

纔會遇到這種情況

其實健康人也可能中招

以下這些生理性因素

都可能引發體位性低血壓:

比如久蹲、久坐後突然起身,像繫鞋帶、上完廁所後起身時尤其容易發生;

長時間熱水澡會讓血管擴張,進而導致血壓下降,同樣可能誘發低血壓;

剛喫完飯,血液會集中流向胃腸道幫助消化,大腦血液供應隨之減少,這也是常見誘因之一;

此外,喝水過少導致身體血容量不足,也會增加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

當然,有基礎疾病的人更要警惕,像帕金森等神經系統疾病、心衰或心律失常等心臟問題,以及糖尿病、甲減這類內分泌疾病,甚至嚴重感染或貧血,都可能影響血壓調節功能,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另外,一些藥物的影響也容易被大家忽略,醫生指出,比如某些降壓藥、抗抑鬱藥,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以及血管擴張劑,都可能帶來這樣的副作用。

尤其要提醒的是,年齡越大,身體調節血壓的能力越弱,老年人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更高,更需要小心。

遇上體位性低血壓

3招可以自救

體位性低血壓日常該如何防護?

醫生建議:首先是慢動作起牀或起立,醒來後先躺30秒,再坐30秒並讓雙腿下垂,之後慢慢站起;

撿東西時避免猛地彎腰,改用“膝關節下蹲”的方式。

其次要多喝水、適量喫鹽,除非有特殊疾病限制,每天應喝1.5升—2升水,還可以適量喫鹹一點,比如喝淡鹽水,幫助身體保水、提升血壓。

此外可採用物理抗壓法

起身前交叉雙腿或繃緊大腿、臀部肌肉,促進血液迴流;

有靜脈曲張的人羣,還可以穿醫用彈力襪。

另外,還要警惕跌倒風險,感覺頭暈時立刻坐下或蹲下,避免摔倒。

在衛生間、臥室等常活動的區域可以安裝防滑扶手。

如果正在服用降壓藥或利尿劑,要及時向醫生諮詢,看是否需要調整藥物劑量或服藥時間。

一旦出現

頭暈眼黑、站不穩的情況

要記住三招自救

這些動作能快速讓血液迴流腦部

避免摔傷或骨折

第一是蹲下、坐下,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平躺;

第二是抬高雙腿,讓腿部高度超過心臟;

第三是如果無法躺下,就抱膝埋頭,通過降低重心來穩定身體。

醫生提醒

大多數體位性低血壓患者

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就能改善

但如果出現頻繁暈厥

說話含糊、手腳無力等症狀

應及時就醫檢查

大家可以通過“直立傾斜試驗”

精準排查是否存在體位性低血壓的問題

直立傾斜試驗是一項用於評估自主神經功能以及診斷不明原因暈厥的輔助檢查方法。它通過改變人體的體位,從平臥位轉變爲傾斜位,模擬人體從躺着到突然站立的過程,來觀察身體的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會產生怎樣的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會密切監測受試者的心率、血壓、心電圖等生理指標,以此判斷身體的調節機制是否正常。

來源:新聞坊綜合自寧波晚報、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功能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