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跑步時突然中風
“醫生,孩子跑步時突然就倒了,半邊身子都動不了了!”
南京11歲女孩小語(化名)在跑步時突然跌倒後出現偏癱,被緊急送往醫院,經檢查確診爲缺血性腦卒中,病因是罕見的煙霧病。
28歲小夥籃球場兩度中風
28歲的於先生(化姓)打完籃球后突發右側肢體無力、不能言語,檢查發現左側椎動脈V3段夾層動脈瘤,基底動脈閉塞。經過手術,雖然功能基本康復,但術後一個月他再次走上籃球場,劇烈運動後腦幹出現新發梗死,雖經積極救治,仍遺留右側肢體偏癱、言語不清等嚴重後遺症。
中風呈年輕化趨勢
熬夜、酗酒等不良習慣易引發“中風”
中風,又稱“腦卒中”,主要指腦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導致的突發腦組織損傷。
血管堵塞引起的叫“缺血性卒中”,也稱“腦梗死”;
血管破裂引起的叫“出血性卒中”,也稱“腦溢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45歲以下的中青年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專家介紹,長期熬夜、高脂、高鹽、高油飲食,以及酗酒等是青年人腦卒中概率增大的主要原因 。
運動爲何成爲
健康的“隱形殺手”?
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黃琳副主任醫師指出:劇烈運動時,頭頸部的快速扭轉或過度後仰,可能使椎動脈等頸部血管內膜“撕裂”,血液通過撕裂口進入血管壁形成動脈夾層。
若積聚的血液使血管壁在中層與外層之間發生剝離,形成一個假性腔隙並從椎動脈壁向外膨出,最終就會呈現爲椎動脈夾層動脈瘤樣擴張,隨時可能引發血栓或血管破裂。
同時,劇烈運動時血壓驟升,血流衝擊加劇,可能使血管內不穩定斑塊破裂,瞬間觸發血栓形成,堵塞關鍵腦血管。
一個不經意的轉頭 竟變成腦梗元兇
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接診的31歲黃先生(化姓),就是一位典型病例。他平時身體健康,堅持健身,卻在一次伏案工作後因頸部痠痛,習慣性地做了個轉頭拉伸動作,隨即出現頭暈、站立不穩 ,收住醫院後進一步查找病因,患者被確診爲椎動脈夾層導致的急性腦梗死。
中風有什麼先兆?應該如何預防?
國際上通用的BEFAST口訣,也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識別腦卒中。
B—Balance(平衡能力),指平衡或協調能力減退或喪失,突發行走困難 。
E—Eyes(眼睛),指突發視力變化、視物困難或重影等 。
F—Face(面部),指突發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
A—Arms(手臂),指手臂突發無力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
S—Speech(語言),指說話含混、無法表達或無法理解他人言語內容 。
T—Time(時間),上述症狀出現後,請勿等待,立即撥打“120”,以求醫療救助 。
如何遠離運動相關中風風險?
對非專業按摩和“掰脖子”說“不” :理髮店洗頭時的長時間後仰、聽到“咔嚓”一聲的頸椎復位,都可能暗藏風險。
頸部活動需溫和 :日常活動頸部時,動作緩慢、輕柔,避免快速、大幅度的旋轉和甩頭。
運動前充分熱身 :在進行涉及頸部的運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
瞭解自身風險 :如果有結締組織病、纖維肌發育不良等基礎疾病,或家族中有動脈夾層病史,需要格外小心。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戒菸限酒。
專家提醒
運動健身需科學
別讓熱血運動成爲健康的“隱形殺手”
出現任何可疑症狀
請立即就醫!
內容來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婕妤 通訊員 黃琳 張丹丹;江蘇省人民醫院;珠江新聞;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