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疼就喫抗生素?當心“引來”真菌!

最近氣溫多變

着涼了流鼻涕、嗓子疼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來點“消炎藥”

阿莫西林、頭孢、羅紅黴素......

只想儘快把症狀消掉

但別大意,抗生素可不是萬能藥,喫錯了反而會致病!

近期,浙江寧波北侖區第二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個病例,36歲的張先生自述“喉嚨痛一個月了,頭孢、阿奇黴素都喫了,怎麼還不見好?”

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鄔忠偉給張先生做檢查時,發現他整個咽後壁白茫茫一片,像鋪了一層“雪花”。

最終,張先生被確診爲真菌性咽喉炎——罪魁禍首不是細菌,而是白色念珠菌。

爲什麼會出現真菌性咽喉炎?

抗生素對哪些疾病有效?

怎樣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文了解

用藥不當

真菌“乘虛而入”

張先生自述,自己平日裏只要感冒、牙疼、胃痛,就會到藥店買點頭孢或阿奇黴素,“兩粒見效,省事!”久而久之,抗生素成了他的“隨身藥”。這次喉嚨痛,他照例自行服藥,結果“炎”沒消,反而長出一片片擦不掉的“白膜”。

醫生解釋,抗生素雖然能殺滅致病菌,但是它也會不分青紅皁白地把口腔裏的“好菌”和“壞菌”一起殺光,白色念珠菌就有機會“乘虛而入”。加上熬夜、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繼而引發真菌性咽喉炎。

在醫生的指導下,張先生立即停用抗生素,同時服用抗真菌藥,很快症狀得到改善。

細菌還是病毒?

用錯藥有風險

醫生表示,在醫院門診遇到的真菌性咽喉炎患者中,有近八成都有自行服用抗生素史。更有糖尿病患者把咽痛當成“上火”,胡亂喫藥結果引發真菌性肺炎,這種情況在秋冬換季時尤爲多見。

醫生介紹,抗生素不是萬能藥,其對病毒、真菌、過敏等引起的炎症無效。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須先由醫生診斷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細菌性肺炎、急性細菌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等,經醫生判斷後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手足口病等,使用抗生素不僅沒用,還會增加身體負擔。

醫生解釋,嗓子疼不等於細菌感染,70%的急性咽痛與病毒感染有關。若出現咽痛、發熱等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及免疫低下人羣,更要引起重視,切勿自行服藥。

安全使用抗生素

牢記這四點

▶不自行購買

出現不適時,先就醫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藥店也需憑處方銷售抗生素,不可隨意購買。

▶嚴格遵醫囑

按劑量、按療程服藥,即使症狀好轉,也需諮詢醫生後再決定是否停藥。兒童、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羣,用藥方案更需謹慎,不可自行判斷用藥。

症狀好了就停藥?錯!

對細菌感染來說,症狀消失不代表細菌已被完全清除,擅自停藥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病情反覆,甚至加重;

催生“耐藥菌”,更難殺滅;

延誤病情,增加治療成本。

▶不隨意“囤藥”

家裏囤積的抗生素可能過期,或與當前感染的細菌不匹配,盲目使用不僅無效,還可能延誤病情。

▶注意觀察副作用

服用抗生素期間,若出現皮疹、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需及時告知醫生,判斷是否需要調整用藥方案,不可硬扛。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

嗓子疼別亂用抗生素

自行用藥可能引發真菌感染

服藥期間注意觀察

若出現皮疹、嘔吐等情況

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寧波市北侖區第二人民醫院、合肥衛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