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
你是否邊刷手機邊在思考
今天到底該幾點睡?
如果不想熬夜,是不是就該洗洗睡了?
其實,所謂的熬夜,是指我們在平時規律睡眠的時間段沒有入睡。比如,習慣晚上10點睡的人,延遲到晚上12點睡算熬夜;而習慣凌晨1點睡的人,依然在1點睡就不算熬夜。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中醫康復科的工作人員溫馨曾發文指出,傳統觀點普遍認爲,晚上11點後睡覺常被視爲熬夜,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存在顯著的睡眠需求差異。
一般認爲,青少年需要8~10小時睡眠,褪黑素分泌高峯較成人晚2小時,這是青春期生物鐘的自然延遲。而65歲以上老年人因松果體鈣化,褪黑素分泌量僅爲青年時期的1/3,導致睡眠時間提前且片段化。
這些生理差異
使得統一的“熬夜”標準失去意義
簡單總結,可以分爲三種類型:
1、“百靈鳥”型。這類人習慣早睡早起,通常在晚上10點左右就會感到睏倦,早上6點前自然醒來,且醒來後精神飽滿。對他們來說,晚上11點後睡覺很可能就算熬夜,會明顯影響第二天的狀態。
2、“貓頭鷹”型。與百靈鳥型相反,貓頭鷹型的人在夜晚更加清醒和活躍,入睡時間往往較晚,可能在凌晨1~2點才進入睡眠狀態,早上也傾向於睡懶覺。只要他們的睡眠時間充足(一般7~8小時),且睡眠質量良好,即使凌晨入睡,也不一定算熬夜。例如,一些創意工作者、藝術家等,他們的生物鐘自然適應了夜間工作和創作,凌晨時分靈感迸發,只要能保證規律的作息和充足睡眠,也能保持健康。
3、中間型。大多數人屬於中間型,睡眠模式介於“百靈鳥”型和“貓頭鷹”型之間,入睡時間一般在晚上10~12點之間,早上7~8點起牀。
除了入睡時間,睡眠時長和質量同樣關鍵。一般成年人需要7~8小時的睡眠時間,但也有少數人只需5~6小時就能保持良好狀態,而有些人則需要9~10小時。
判斷睡眠是否充足,更重要的是看醒來後的狀態。如果第二天感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容易疲勞等,很可能是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
總之,“幾點睡覺算熬夜”並沒有一個絕對統一的標準,它受到生物鐘、個體睡眠類型、睡眠時長和質量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但無論幾點睡覺算熬夜,長期熬夜對身體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要了解自己的身體需求,保持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習慣,這纔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關鍵。
你平時都幾點睡、幾點起?
一般幾點睡你自己覺得就算熬夜了?
留言大家一起聊一聊
來源:CCTV生活圈、新華社、央視網、央視財經、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