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健身教練行業亂象:不用刷題,考完即可30天拿證

這是位於北京市南四環的一家健身房。

晚上7點,健身的會員把並不寬敞的健身房擠得滿滿當當,在各種器械上揮汗如雨,一名教練則在旁邊盯着會員的動作。

北京市民譚婷(化名)曾在這裏健身,鍛鍊三次後,她決定不來了。

“這裏的教練不專業。”有着多年戶外徒步和網球經驗的譚婷很直白地告訴《法治日報》記者,“一些會員的動作是錯誤的,但教練並沒有予以糾正,甚至有的教練自己的動作都有問題,跟着這樣的教練健身太危險了。”

近年來,健身市場的火爆讓很多人嗅到了商機,健身房隨處可見,一些健身教練培訓機構隨之出現。健身教練羣體逐漸擴大,但專業程度卻令人擔憂。

《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健身教練大多在培訓機構的培訓時間短,加之入職門檻低、資格證書沒有統一標準,導致健身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出現健身教練資格考試亂象等問題。

教練行業缺乏准入資質

原本想着花錢請私教指導自己科學減脂,但花了上萬元后不但體重沒減,還傷了腰。

提起自己的健身“血淚史”,北京市民李莉(化名)氣憤不已。

仔細覆盤之後,李莉發現,其實從最開始的體驗課上,不妙的結果就已初顯端倪——當時她在訓練過程中出現了不適感,健身教練卻解釋“正是因爲心肺功能差,纔要通過訓練增強心肺功能”。

但李莉卻越練越難受。

“好幾次我在教練指導下做高強度心肺訓練時呼吸已經很急促了,但教練還是讓我堅持一下,隨後我就出現了頭暈、耳鳴甚至想嘔吐的情況。”她回憶說。

李莉的腰傷,則發生在她第一次嘗試槓鈴俯身划船動作時。教練示範一遍後,讓李莉直接從中等重量開始,也沒有爲她糾正不標準的動作,做了幾下動作後,她就感覺腰部一陣刺痛。後來,李莉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腰痛也沒有徹底好轉。

直到去健身房退卡討說法時,李莉才發現,她的教練剛從某體育學院畢業,既沒有健身行業資格證書,也沒有任何帶教經驗。

今年24歲的北京女孩劉芳(化名)則在接受健身訓練時直接進了醫院。

“我是健身‘小白’,請了健身教練進行力量訓練,結果越練越彆扭,一做動作就隱隱作痛。我跟教練說了這種情況,教練推薦我去上他同事的拉伸課。”劉芳回憶說。

“離譜的是,這個被推薦的拉伸教練(也帶力量訓練)看到我的健身動作後,一直在指責此前的健身教練教的不對。”劉芳說。

拉伸教練甚至跟劉芳說,原教練的訓練方式有問題,如果不上他的拉伸課,後續也沒辦法再練了。隨後,拉伸教練極力鼓動她購買自己的拉伸課程,她當時感覺自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

劉芳不放心,到醫院做了檢查,被診斷爲肩峯撞擊綜合徵,醫生建議她休息,避免運動再次受傷。此時她才發現,此前的訓練教練並不專業,指導她的健身動作都是不科學的。

北京某高校健身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吳磊(化名)告訴記者:“我們在健身房訓練的時候,經常看到不專業的教練員指導會員做一些錯誤的動作,長此以往,會導致健身會員肌肉損傷。有的所謂的‘教練’其實並沒有學過系統的課程,甚至有一些健身房爲了吸引會員買課,會虛構教練有各式各樣的證書,並把美化後的簡歷貼在牆上。”

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劉芳等人健身經歷的背後,是健身行業的健身教練缺乏職業准入資質的問題,不少健身教練並沒有醫學或運動損傷方面的背景知識,經過簡單培訓就入職健身機構,容易導致健身消費者發生受傷風險。

證書種類多培訓體系雜

這些健身教練是如何產生的呢?

據瞭解,當前國內主流健身教練證書主要包括國家職業資格認證、CBBA(中國健美協會)證書以及大型連鎖健身培訓機構提供的認證課程,整體培訓時長較短、費用較低,通過率很高;國際證書包括ACE(美國運動委員會)、ACSM(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等,採取“自學+考試”的形式,費用普遍較高且考取難度很大,但可在國際上通用。

北京體育大學體能訓練學院副教授鮑克介紹說,目前,國家職業健身教練員認證制度分爲初級、中級和高級,採取的是考培分離模式,不僅有理論考試的部分,還包含體能考覈。如果想要考取更高級別,還需要再次測試。這意味着,如果想在這個行業長久發展,也需要終身學習。

來自重慶某鐵館的專職健身教練陳濤(化名)曾在2020年考取了567GO(全名567GO國際健身學院,國內一家較爲知名的私人教練培訓和健身教育機構)的教練資格證書,並參與了其爲期半年的線下培訓課程,取得了最高級別的證書。

據陳濤介紹,他拿到教練資格證書只是第一步,“還有一個重要環節便是‘養證’”。所謂“養證”,指的是一些含金量比較高的教練認證具有時效性,持有人需要每年參與官方指定機構的培訓,修滿學分,纔可以持續擁有證書。相較於一些健身教練證書“一勞永逸”的持有形式,這種“養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督促他不斷學習。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並非所有的健身教練資質都是如此。實際上,健身行業認可的健身教練證書種類較多,甚至存在花錢買證的現象。

記者近日分別以“健身初學者”和“有經驗健身愛好者”兩種身份,體驗電商平臺上的兩家排名靠前、好評衆多的相關培訓機構。

記者分別向不同的商家說明來意後,對方都推薦考取CBBA證書,稱其由中國健美協會頒發,是健身教練從業上崗的專業證書、行業從業者必不可少的證書之一。商家還向記者介紹此證書的優勢——比起其他需要線下培訓的證書而言,CBBA證書是目前少有的可以通過線上培訓與考覈獲得的證書。

此外,推銷的商家還拿出了“保拿證”的“殺手鐧”——只需花費1050元便可包含全套材料並走完全部流程直至拿證。當記者提及“想要學到一些知識”的訴求時,對方則表示可以“贈送直播課”,但學習效果並不影響證書的順利考取。

此類“拿證”與“學習”可分割的推銷手段,成爲記者此後調查中不斷遇到的話術。

當記者又問及考試形式,兩家客服都明確表示,如果只是拿證爲主,則“只需線上配合,在手機上開卷參與”即可。當記者表示想要快速拿證時,對方甚至聲稱可以“不用刷題,直接報名一天後的考試,考完即可30天拿證”,同時承諾“拿不到證書全額退款”。

但當記者想要詳細瞭解如何保證通過這一核心問題並嘗試以“包過”“幫我答題”等話語確認對方觀點時,兩家客服則開始警惕起來,均以“涉及敏感詞”爲由,要求添加記者社交賬號進行後續溝通。然而,即使在後續私聊時,對方對核心問題的回答依然籠統,只是反覆強調“順利拿證”,對於操作細節卻始終含糊其辭,只是極力催促記者報名。

業績壓力讓教練變銷售

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健身行業並沒有硬性規定必須持證才能上崗,因此,一些沒有專業背景的人通過短期培訓之後,能夠銷售課程就可以上崗。健身行業門檻過低,給了很多非專業人士進入的機會。

陳濤告訴記者,一些大型的連鎖健身機構會比較嚴格,它們注重健身教練的專業水平,除了看其資質證書之外,還會有實踐技能考覈、身體素質審覈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士打分,超過一定分數的教練才能上崗。之後定期還會有階段性考覈,以確保教練的身體狀態和專業水平。

“但並不是所有的健身房都有這麼完善的教練審覈機制。”吳磊告訴記者,一些不規範的健身房爲了營利,更看重教練營銷和拉客戶的能力,市面上的一些培訓機構,也是教大家如何用“套路”賣課。

當前,北京的健身房普遍提供私人教練服務,其價格因地區和教練資質而異,通常爲每小時300元至800元。記者採訪了在北京西城區、豐臺區以及東城區任職的20名健身教練,他們均表示有銷售業績壓力,甚至有人直言“不是說你專業技術好拿的工資就比較高,說到底,就是看怎麼替健身房賺錢”。

“以前每個健身房都有一個巡場教練,會通過無償給所有會員進行動作指導來吸引客戶買他的私教課,但現在基本沒有免費巡場教練,他們會到大衆區域裏和會員聊天,賣課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鮑克告訴記者,健身行業一直存在追求短期利益傾向,長期利益則被長期忽視。

“這也導致了有些比較專業的健身教練不願意選擇這個行業。”陳濤說,在有些健身房,賣課程甚至成了教練的主業,只要課賣得多,其他的都不重要。

譚婷也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在鍛鍊時看到健身房的教練在接受培訓,“我仔細一聽,根本不是培訓專業知識,而是教他們怎麼賣私教課”。

“在我們這個行業,曾經有一位專業水平極高的頂尖教練因爲業績始終不佳,無法滿足健身房的銷售要求而離職。”在北京豐臺區、朝陽區等多家健身房從業超過10年的周爲(化名)目睹了行業的迅猛發展,也看到了專業私人教練的匱乏,還看到了不少因私教指導不當導致的傷害事故,其中,膝蓋半月板損傷是最常見的問題。

記者手記

只需花費數千元,無需培訓、不用刷題,就能在電商平臺輕鬆獲得一張“包過”的專業健身教練證書。這不僅折射出健身教練認證體系的監管缺失,更應該引發行業的深層思考:當資格證書淪爲明碼標價的商品,當“持證”不再等同於“專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針對健身教練,如何構建令人信服的專業認證標準,進而推動健身行業從無序競爭走向規範發展,已成爲亟待回應的行業命題。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