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網紅“降溫神器”,暗藏這些致命風險!

夏日炎炎,網紅“冷感噴霧”成了許多人的“解暑神器”,熱了往身上一噴,瞬間帶來一股清涼。專家提醒,此類產品若使用不當可能引發凍傷、過敏甚至帶來易燃、爆炸風險,消費者追捧清涼的同時,更需謹慎使用。

“冷感噴霧”是什麼?如何安全使用呢?

一文了解↓

01

“冷感噴霧”

爲什麼會讓人感覺到涼快?

冷感噴霧常見的主要成分除了水,還有LPG、乙醇、薄荷腦、香精及甘油。

LPG是被高壓液化後的石油氣,在按下噴霧按鈕時,將乙醇及水等液體,以霧狀形式均勻噴出,並瞬間汽化,吸收大量的熱,以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揮發性,也能迅速汽化蒸發,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成分中的薄荷腦能夠讓皮膚產生錯覺,而實際上皮膚並沒有真正地降溫,和喫薄荷糖時呼吸都覺得涼道理相似。

在揮發性成分蒸發吸熱,加以感官錯覺的配合下,冷感噴霧達到了讓人感到涼快的目的。爲了避免噴完噴霧後皮膚中的水分被“抽乾”,一些噴霧中還會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溼成分,鎖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02

“冷感噴霧”使用不當很危險

警惕爆炸風險

不少人爲了圖方便,經常把冷感噴霧放在夏日高溫的車裏,甚至放在前擋風玻璃下。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爲,易產生爆炸。

冷感噴霧中的乙醇、丙烷或丁烷是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後,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如果在密閉的空間裏噴完噴霧,立即使用打火機,後果不堪設想。

市面上的冷感噴霧大多數用的是噴霧罐。噴霧罐是壓力容器,如遇持續的高溫,非常容易導致罐內沸點低的各類液體汽化,使壓力急速升高,讓噴霧罐秒變“爆炸罐”。

小心皮膚被凍傷

冷感噴霧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熱量,若短時間內多次補噴或持續對着一個部位噴,會造成成分堆積,使汽化吸熱效果反覆疊加,導致皮膚局部溫度驟降,造成凍傷。

如果噴在眼周和傷口附近,噴霧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和眼睛黏膜,令皮膚受損或眼睛充血感染。

“冷感噴霧”安全使用指南

避免直接噴皮膚,建議噴灑在衣物上,減少刺激;

遠離火源和高溫環境,防止易燃、爆炸;

勿在車內或密閉空間大量噴灑,以防氣體聚集引發危險;

敏感肌人羣慎用,使用前可先在手臂小範圍測試;

購買正規品牌產品,避免使用“三無”劣質噴霧。

(央視新聞綜合科普中國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