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IP再掀熱潮,爭議聲中拉高關注,《凡人修仙傳》能否打破仙俠劇套路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克】由楊洋領銜主演,金晨、汪鐸、趙小棠、趙晴等人主演,楊陽擔任導演的古裝劇《凡人修仙傳》近日開播。該劇改編自高人氣同名小說,之前的動畫版也擁有大量粉絲,劇集一上線就獲得極高熱度,從男主角的演技扮相到場景、劇情的還原度,《凡人修仙傳》都頗有看點,相關爭議拉高了關注度,說明仙俠劇在當下仍有不小市場。

“凡人流”的開創文本

共30集的《凡人修仙傳》聚焦楊洋飾演的男主角韓立,講述了這個原本資質平平的山村窮小子,機緣巧合下進入修仙世界,在一步步成長進階的過程中,雖然遭受各種排擠、陷害,但憑藉自身的謀略與堅韌,不斷努力突破,開啓新徵程的故事。原著小說《凡人修仙傳》最早於2008年在起點網上連載,受到大量讀者追捧,被推崇爲“凡人流”的開創文本,催生了“資質平平的凡人運用智慧和努力,外加一點運氣獲得成功”的網文流派。

由於小說大受歡迎,《凡人修仙傳》之後又被拍成動畫,自2020年起在B站上熱播。有了小說讀者和動畫粉絲的受衆基礎,《凡人修仙傳》已然是成熟的仙俠IP,真人劇集的誕生水到渠成,不少粉絲期待楊洋版的韓立能夠符合文字和動畫裏的人設,預約量在開播前便已超過500萬人。27日,《凡人修仙傳》在優酷和國際流媒體平臺網飛同步播出,24小時內全網熱搜超過28個,貓眼劇集榜熱度達9766。截至29日,該劇在優酷站內熱度值破萬,一舉成爲暑期檔大熱劇集之一。

楊洋演技仍有爭議

《凡人修仙傳》IP的海量粉絲,對真人劇集來說,既是流量來源,也帶來不小壓力。畢竟今年1月播出的《凡人修仙傳:外海風雲》豆瓣評分高達9.3,因此觀衆難免將動畫版和真人版橫向比較。該劇導演楊陽曾執導過《夢華錄》《將夜》《心術》等作品,她坦言拍攝《凡人修仙傳》是“空前的挑戰”,“對原著和所有這麼多年一直跟隨這部作品的書粉、動畫粉,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和敬畏”。

該劇主創希望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劇組1300餘人歷時158天,輾轉浙江、新疆、貴州等地實景拍攝,從山水、建築到修仙道具都力求新意,“把傳統仙俠類型的華麗外衣去掉,用一種大道至簡、渾然天成的態度,自然、真誠地去講這個故事。”

在目前已播出的8集中,男主韓立回顧自己兩百年的修仙之路,從一個無名小子,到七玄門初考時被墨大夫收徒,而他與師父之間的“恩怨”中暗藏了人性的險惡,並不只是“爽文”那麼簡單。飾演韓立的楊洋在第一集中就要放下“偶像包袱”,不僅流露出凡人的謹小慎微,還在和“老戲骨”金士傑演對手戲時,挖掘徒弟內心深處複雜的情感。

真人版開篇獲得部分IP粉絲的肯定:“百分百按動漫拍,‘動漫黨’太驚喜了。開場特效對抗六級妖獸的畫面跟動漫一模一樣,運鏡轉場都差不多,請繼續這個節奏質量,我能追完全集。”“動畫團隊參與,還原度非常高”“實景拍攝與電影級特效完美融合,每一幀都讓人驚歎!”不過,楊洋的演技雖有進步,但還是難免被詬病,“演得還是太木了”“主角沒有什麼主觀能動性”“韓天尊怎麼成了油膩自戀男了,還是動畫版靠譜”。也有針對劇本和導演的批評,“仙俠劇爽文始祖級IP,拜師學藝通關成仙卻都是常規流程”“拍得太流水賬了”。

“三生三世虐戀+拯救蒼生”成套路

自2005年《仙劍奇俠傳》熱播以來,“仙俠劇”已然成爲年輕觀衆偏愛的“中國特有劇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燼如霜》《古劍奇譚》《花千骨》創造了高口碑和高收視率,也捧紅了一衆“古裝偶像”。不過,近年來隨着仙俠劇的扎堆,也出現“同質化”“低幼化”等問題,跟不上觀衆品位的提升。

其中一些劇集明顯是趁着“仙俠熱”的跟風之作,製作粗陋、劇情膚淺、簡單模仿“三生三世”等劇的結構和主題,奈何要演技沒演技,要特效沒特效,撐不起仙俠劇宏大的格局。

如何在還原粉絲心中“仙俠世界”的同時,還能拍出深度和新意,對仙俠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統計,今年共有10部仙俠劇開播,包括《仙台有樹》《念無雙》《淮水竹亭》《臨江仙》等,接下來還有《入青雲》《獻魚》等,對於喜愛這一類型的觀衆來說雖然選擇豐富,但雷同的劇情和人設,又難免審美疲勞。

今年6月播出的《臨江仙》雖然由白鹿、曾舜晞等當紅偶像擔綱主演,花費巨資打造特效,但仍然被批評“劇情老套,邏輯硬傷”,依舊是在重複“三生三世虐戀+拯救蒼生”的老路,豆瓣評分只有6.0。目前《凡人修仙傳》也陷入同樣的製作悖論和口碑爭議,且看後續劇情和豆瓣開分後,能否爲仙俠題材打一個翻身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