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柳周奇(化名)遭遇了恐怖的身體變形:一年半的時間,他的身高從1.7米“縮水”至1.5米,並伴有全身骨痛、無法安睡,甚至打一個噴嚏都會引發肋骨骨折。而病因源於甲狀旁腺調控的鈣磷代謝出現了嚴重紊亂,進而對骨骼造成破壞。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邵揮戈團隊運用微波消融微創技術,精準“拆除”了患者頸部失控的“鈣磷指揮部”——甲狀旁腺,有效終止了患者的“溶骨之痛”。
十年透析
男子遭遇“溶骨之痛”
34歲的柳周奇患尿毒症十年,長期靠透析維持生命。近一年多來,他深陷痛苦,全身骨痛難忍、胸廓嚴重畸形,身高驟降20釐米。到醫院檢查發現,他體內調控鈣磷平衡的甲狀旁腺激素(PTH)高達6971皮克/毫升(正常15皮克/毫升~65皮克/毫升),超出正常值100倍以上,致使血鈣飆升,骨骼彷彿被“掏空”,最終被確診爲“三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邵揮戈介紹,一般情況下,人體頸部有四顆綠豆大小的甲狀旁腺,其分泌的甲狀旁腺激素是調控血鈣、血磷的平衡器。然而,對於長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言,這一系統極易崩潰:一方面,腎臟無法排磷致血磷堆積,高血磷使血鈣降低;另一方面,腎臟1α-羥化酶活性下降致使活性維生素D合成不足,腸道鈣吸收減少使血鈣降低,低鈣信號刺激甲狀旁腺瘋狂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甚至可發展爲甲狀旁腺自主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爲了提升血鈣持續“溶骨取鈣”,引發骨質疏鬆、身高“縮水”、自發性骨折及骨骼畸形。同時,異常升高的血鈣、血磷還會沉積在血管,引發致命鈣化。因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成了透析患者難以察覺卻危害極大的“沉默殺手”。
微波消融技術
讓“溶骨痛”得以緩解
由於柳周奇患有尿毒症性心肌病,以及嚴重胸廓畸形導致的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輾轉多家醫院都認爲,患者接受傳統手術和全身麻醉的風險較大,正在他不知如何決定之時,經人介紹,他找到了長沙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邵揮戈主任,其團隊掌握的超聲引導下甲狀旁腺微波消融技術可以治療他的疾病,於是他即刻就醫。
經邵揮戈主任團隊綜合評估,決定爲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甲狀旁腺微波消融術。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邵揮戈藉助高頻超聲,鎖定患者頸部4枚失控的甲狀旁腺組織,在超聲引導下持微波消融針精準刺入目標腺體,消融針尖釋放微波能量,瞬間產生60℃可控高溫,使其精準凝固壞死、功能喪失。
手術僅用時90分鐘,患者體表僅留針眼大小創口。術後30分鐘抽血結果顯示,甲狀旁腺激素從6971皮克/毫升驟降至565皮克/毫升(降幅92%),血鈣、血磷同步恢復正常。患者表示:“手術當晚骨頭就不疼了,終於睡上了安穩覺!”
由於長期受高甲狀旁腺激素刺激的骨骼在術後突然“解禁”,開始瘋狂攝取血鈣,導致患者血鈣急劇下降。邵揮戈團隊及時補鈣、補充活性維生素D,並聯系透析室調整透析液鈣濃度。經過幾日強化管理,患者血鈣穩定在理想值,未出現抽搐等嚴重併發症,骨痛症狀持續改善,達到出院條件。
微波消融技術
爲患者提供新的選擇
邵揮戈介紹,在長期臨牀實踐中,尿毒症合併甲旁亢的患者高達70%。這些患者在治療時往往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傳統手術風險太高;另一方面,藥物治療難以控制病情。而微波消融技術的出現,爲這些患者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它突破了傳統手術禁忌,使無法耐受全麻及傳統手術的患者獲得了治療機會。體表創傷僅留針眼,避免了大切口及術後組織粘連等情況。既確保滅活目標組織,又能最大程度保護喉返神經、鄰近血管及氣管等重要結構。術後甲狀旁腺激素呈現斷崖式下降達90%以上,可取得與傳統手術相同的預期目標。微波消融技術可重複施行,爲復發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基於這些顯著優勢,甲狀旁腺微波消融技術爲此類尿毒症合併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邵揮戈提醒尿毒症透析患者,平時應動態監測血鈣、血磷、25羥維生素D、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早發現、早干預纔是避免骨骼災難的關鍵。
記者:楊蔚然 通訊員 李碧雲 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