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
通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它的早癌五年生存高達90%以上
晚期卻只有13%左右
很多人並未意識到
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體表現
如便祕、腹瀉、腹痛等
其實是腸癌發出的早期信號
警惕腸癌的4個典型表現
腸癌早期症狀常被忽視,瞭解其早期信號對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腹瀉:健康人羣大便規律爲每天定時定點一次,且形狀正常。若出現大便次數一天超過三次且不成條,持續三個月,這可能是腸道發出的危險信號,提示腸道存在炎症。
腸癌引起腹瀉的原因是腫瘤增大後在局部破潰,引發炎症,刺激腸道蠕動,從而導致大便次數增多。
便祕:便祕與腹瀉看似矛盾,實則都可能顯示腸道局部有炎症。腫瘤增大可能堵塞腸道,使大便排出不暢;或炎症導致菌羣紊亂,都可能引發便祕。
如果三個月以上大便頻率爲兩三天甚至一週一次,無論是否爲腸癌,都屬於需要干預的不健康情況。
大便性狀改變:正常大便爲規整便條,而腸癌患者的大便可能出現變細、帶棱角等形狀改變,這可能是腫瘤在大便通過時留下的壓痕,需特別重視。
如原本圓柱形大便後來變扁,多見於低位直腸癌,不過這種情況一般是較晚期症狀。
便血:便血是腸癌的一個重要表現,正常的大便顏色爲棕褐色,若出現鮮紅色血便,應警惕腸癌。
痔瘡與腸癌便血區別
痔瘡便血特徵:痔瘡發作出血多爲便後滴鮮血,鮮紅且無其他異常情況時,多數情況下情況相對不嚴重。
腸癌便血特徵:直腸癌便血常伴有其他症狀,如大便性狀改變、“裏急後重”(總想排便但解不乾淨)、便血中混有黏液等,與痔瘡便血有明顯區別。
此外,結直腸癌晚期可能出現腸道梗阻。
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大便情況和排便習慣變化,若出現明顯改變且持續時間長、難以調整恢復,應及時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查。
來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