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姐弟爲爭300萬元遺產鬧到法庭,結果發現兩人都不是親生

“存款對半分,房子歸我!”“想都別想,那是爸媽留給我的!”……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一間法庭裏,姐弟倆的爭吵聲幾乎掀翻屋頂。案情並不複雜:八旬老人離世後,姐弟倆爲300萬元房產和銀行存款鬧上法庭,姐姐主張贈與合同無效,要求分房;弟弟攥着公證材料寸步不讓。

案件源起:一套300萬元的拆遷房

1966年,孫大爺夫婦收養了8歲的孫大姐,7年後孫小弟出生。二老含辛茹苦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希望兩姐弟能夠相互扶持,卻未曾想到因一套拆遷房埋下禍根。2007年孫大爺與兒子簽訂了房產贈與合同,並進行了公證,但贈與人簽字處僅有孫大爺的簽名捺印。妻子離世後,孫大爺始終放心不下,臨終前又將房產過戶給兒子,還留下一份沉甸甸的聲明:“女兒是收養的,但我們視同己出,90年代因房生隙後,我們雖住樓上樓下,卻很少往來,彼此隔閡近三十年。我們晚年靠兒子照顧,房子給兒子,他要給姐姐補償,希望你們能和親姐弟一樣和睦相處。”

身世反轉:從對抗到對話

調解進入家庭情況調查時,原告代理律師突然拿出一份公安機關出具的載有孫小弟信息的戶口簿複印件,說“孫小弟也是收養的”。“不可能,父母從沒告訴我這事,我不相信這是真的!”得知這一信息,孫小弟情緒激動地站起來反駁道。當看到戶口簿“備註”欄裏赫然寫着“收養”二字,孫小弟的瞳孔瞬間收縮,整個人跌坐在椅子上,不停地念叨:“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法官班耿齊說道:“收養不影響繼承權,這一點法律明確規定。但你父母把你們養大,這份情可比血緣重得多。”看孫小弟情緒崩潰,班耿齊宣佈暫時休庭。面對依舊劍拔弩張的雙方當事人,班耿齊決定改變調解方式,由“面對面”轉爲“背靠背”。“背靠背”調解室裏,班耿齊來回走了七趟。

他對孫小弟說:“孫大爺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怕你們爲錢反目,他讓你們‘和親姐弟一樣和睦’,就是希望你們能繼續這52年的手足情。”做通孫小弟工作後,班耿齊又拿着老人臨終聲明找到孫大姐:“老人臨終前仍牽掛子女和睦,咱調解定下的55萬元補償款,不也是老人對你的心意嗎。”

經過3個多小時的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房產歸孫小弟所有,孫小弟支付姐姐55萬元補償款,喪葬費、撫卹金扣除實際支出後均分。雙方均表示同意。

來源: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法治時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