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人猴大戰”視頻造謠節點達11個!警方跨地追蹤:多人被處罰

近日,記者以《四川峨眉山“人猴大戰遊客墜崖”系謠言 景區:AI編造痕跡明顯|雲闢謠》爲題,闢謠峨眉山“人猴大戰遊客墜崖猴王被槍斃”一事,引發關注。

7月19日,記者從樂山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獲悉,該謠言由多個不實消息組成,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4年來,峨眉山景區針對不同的不實信息做過多次闢謠,但直到最近,媒體闢謠後,仍有大量不實信息廣泛傳播,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

對此,樂山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指導峨眉山景區分局,分赴成都、雅安等地,對多位謠言傳播者進行了行政處罰。

雖然不法行爲已經查處,但“人猴大戰遊客墜崖猴王被槍斃”謠言是如何產生的?互聯網表達的邊界在哪裏?

記者就此採訪了多名網安辦案民警。辦案民警以網絡傳播較廣,時長4分42秒的樣本視頻爲例,向記者梳理了“峨眉山人猴大戰”系列謠言的來源。

溯源:謠言最早出現於2021年

多個不實版本被反覆發佈

記者觀看了謠言樣本視頻,視頻一開始便稱“峨眉山猴子終於遭報應了,猴王天靈蓋被一槍崩碎。”隨後畫面接連呈現猴羣與遊客發生爭執的畫面。接着,視頻開始解釋峨眉山猴子被槍斃的原因:峨眉山猴子抓傷幼兒,峨眉山猴子推倒老人致其癱瘓,峨眉山猴子將女遊客推下山崖……景區工作人員聞訊趕到後,將猴王當場擊斃。

網安民警介紹:“這個視頻背後的謠言傳播比較典型,我們通過對視頻所述內容展開溯源,發現‘人猴大戰’系列謠言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11月2日,一網民在某視頻號上發佈視頻消息:‘峨眉山猴王槍斃事件怎麼回事?臭名昭著是有原因的,看完就明白了’”。

該消息稱:峨眉山景區的大巴司機和旅店老闆流傳,峨眉山猴王被擊斃,原因是搶遊客的東西致遊客墜崖。還有的人說猴王被槍斃是因爲調戲女遊客。

當年,該視頻的播放量達到212萬次。

同年11月20日,一網民在網絡上發佈不實文字信息:“峨眉山猴王猥褻女遊客,致女子墜崖。”

“不久,多個自媒體將這兩個不實信息揉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零散的文、圖、視頻謠言。直到2023年3月23日,又有自媒體在網絡上發佈了時長超過3分鐘的視頻,通過添油加醋的方式將兩個謠言一同傳播。”網安民警告訴記者,據他們偵查,該自媒體2023年3月發佈了這一不實視頻後,同年6月和次年1月,又重複發佈,加大傳播。

後來,在上述視頻的基礎上,又陸續有自媒體加入,新增多個不實信息,加工出4分21秒、4分42秒等多個版本的造謠視頻。

覈查:4分42秒內造謠11次

謠言方式多爲移花接木或無中生有

完成溯源工作後,網安民警開始對樣本視頻進行“逐幀排查”,最終發現視頻內造謠節點達11個,“多個謠言混剪,幾乎沒有真實的東西。”

網安民警對視頻進行“逐幀排查”。受訪者 供圖

辦案民警介紹,視頻主要謠言包括:“峨眉山猴王天靈蓋被一槍崩碎,其他猴子被嚇得屁滾尿流”“男嬰被峨眉山猴子咬傷”“峨眉山人猴大戰,猴王逼死妙齡少女,腦袋被一槍崩碎”等。

那麼這些謠言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這些謠言有一部分是通過移花接木的方式,把幾段毫不相干的視頻剪輯到一起,然後說這是峨眉山發生的,比如‘猴王被斃’一說,畫面裏的猴羣不是峨眉山景區藏酋猴。”網安民警介紹,峨眉山藏酋猴尾巴短於後腳,約9釐米,是“短尾猴”。而視頻中的猴子是長尾,通過比對確認,猴子被狙殺的視頻片段,剪接自媒體報道的南非猴子氾濫,職業獵人前去狙殺的視頻,被擊殺的猴子爲非洲長尾黑顎猴,並非峨眉山藏酋猴。

“猴王被斃”畫面裏被擊殺的猴子爲非洲長尾黑顎猴。網傳視頻截圖

“還有就是張冠李戴,比如男嬰被猴子咬傷一說。”根據網安民警調查,男嬰被猴子咬傷事件爲2011年7月17日,一家三口在某公園遊玩期間發生,並非發生在峨眉山景區,在互聯網某評論區被網民誤指爲峨眉山後,以訛傳訛大量傳播。

男嬰睾丸被猴子咬掉一事並非發生在峨眉山景區。網傳視頻截圖

“更有部分謠言內容直接就屬於無中生有,生編亂造。”網安民警介紹,“峨眉山人猴大戰,猴王逼死妙齡少女”的謠言,就屬於這類。

“峨眉山人猴大戰,猴王逼死妙齡少女”屬於無中生有,生編亂造的虛假信息。網傳視頻截圖

查處:分赴成都、雅安等地

對多位謠言傳播者進行了行政處罰

“我們查清謠言來源及傳播鏈條後,便對官方媒體闢謠後仍傳謠的網民進行了梳理,移交峨眉山景區分局網安大隊進行處罰。”網安民警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對成都、雅安等多地多位謠言傳播者進行了行政處罰。

記者深入瞭解到,其中被處以行政處罰的尹某某,長期在網絡上收集未經覈實的奇聞軼事並轉發,在本次傳謠中,成爲了不實謠言的“二傳手”;網絡自媒體博主鄭某某,未經覈實便加入本次謠言的傳播,是爲了博取流量、吸引關注。

目前,上述二人對自身的違法行爲供認不諱,分別簽署致歉信,發佈道歉視頻。

謠言傳播者被查處。受訪者 供圖

深一度:網絡表達的邊界在哪裏?

“通過‘峨眉山人猴大戰’謠言,我們發現,當前互聯網謠言,往往是一個又一個的虛假信息相互疊加,從無端猜測升級到移花接木再到惡意杜撰,形成愈演愈烈之勢。”網安民警提醒道: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編造、散佈謠言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特別是在官方闢謠之後,仍未經甄別繼續發佈不實信息的傳謠者,公安機關將依法進行處罰。”網安民警介紹,編造、散佈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劃分爲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責任、刑事責任三類。

採訪最後,網安民警提示:廣大網民要提高對網絡信息的鑑別、識別能力,對網絡謠言做到不相信、不傳播;要堅持理智分析和客觀判斷,不轉發任何未經證實的信息,避免成爲網絡謠言傳播的“二傳手”;要嚴守國家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對自己言行負責的角度,規範網上行爲。

來源:四川互聯網舉報闢謠平臺、封面新聞(記者 杜卓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