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短傳播快 專家提醒:預防關鍵在於防蚊滅蚊

今天(7月20日)下午,在廣東佛山市召開的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領域首席科學家何劍峯介紹,廣東的基孔肯雅熱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叮咬傳播,預防基孔肯雅熱,關鍵是滅成蚊、清積水、防叮咬。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領域首席科學家何劍峯表示,剛開始的症狀通常以發熱最先出現,隨後出現關節疼痛等症狀,疼痛多出現在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指關節等小關節;2~3天后會出現皮疹,多爲斑丘疹,皮疹可出現在四肢或全身,一般3至5天就退疹。整個病程通常持續5~7天,絕大多數患者病情較輕。

據介紹,跟登革熱相比,基孔肯雅熱呈現出

兩個“一樣”

傳播途徑完全一樣,都是伊蚊傳播;

防控措施一樣,都是對發病人員進行防蚊隔離,滅蚊、清理孳生地和做好個人防護。

兩個“不一樣”

相比登革熱,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短,傳播速度更快。

雖然兩者症狀相似,都有發熱、皮疹症狀,但登革熱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關節痛,基孔肯雅熱是小關節疼痛明顯,個別患者持續時間較久。

專家提醒,雖然目前廣東發現的病例均爲輕症,但也需要重點關注新生兒以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慢病患者,這些人羣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熱容易出現併發症,請及時就醫。

(總檯記者 陳旭婷 羅平章 陳紫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