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日(20日)開始,將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季氣溫高,人體基礎代謝率隨之升高,此時運動能更有效地減肥減脂、增強體質,因此許多人希望抓住這段時間加大運動強度,以達到快速減脂減重的目的。不過,熱浪滾滾的天氣裏,運動這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會傷身。
高溫天如何安全運動?一起來看。
運動也有黃金時間
絕對避開
10點至16點的時段暑氣正盛、紫外線強,應避免戶外活動。
最佳選擇
建議在清晨5點至7點(氣溫較低、空氣較好)或傍晚18點後(日照減弱、體感舒適)進行運動。
休息指標
當氣溫>32℃且溼度>60%時,應果斷暫停戶外劇烈運動,選擇室內運動或休息。
如何計算
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很多人認爲,運動強度越大,運動量越大,越有益於健康。但爆發性的運動,很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
通過監測心率
可以判斷運動是否過量
聽聽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矯瑋怎麼說
↓↓↓
用220減去年齡
是一個人在身體健康狀態下
可以達到的最大心率
中高強度有氧運動的心率範圍
=
(220-年齡)×60%~85%
高溫天
補水要從運動前開始
7月3日
江蘇揚州邗溝路消防站門口
一名17歲少年夜跑時不慎脫水暈倒
他面色蒼白、嘴脣乾燥
身體不受控制地輕微抖動
消防員發現後
立即對他展開暖心施救
運動時補水,絕非簡單的“多喝水”三個字能概括,尤其在高溫、高溼的夏季,科學補水尤爲重要。
開始運動前
運動前2-4小時要進行預防性補水,500ml即可,不要過量飲水,否則易增加腎臟負擔。最好喝白開水,避免高糖飲料。
爲何不能等口渴再喝水?
口渴感是身體已經出現輕度脫水的信號。
此時補水效率下降,運動表現(力量、速度、耐力、注意力)已開始受損,甚至會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
運動中
建議每隔15-20分鐘補水100-150ml,每小時飲用量不超過1L。如果運動時間持續比較長,可以喝淡鹽水,以防電解質紊亂。
爲何不建議只喝純水?
大量出汗後只補充純水,無法彌補關鍵電解質(尤其是鈉)的流失,易誘發低鈉血癥。症狀輕時表現爲乏力、噁心,嚴重時會影響神經系統,導致頭痛、嗜睡甚至昏迷。
運動結束後
運動結束之後,切勿因口渴立即大量喝水,這樣會造成腸胃不適。應休息一段時間,待呼吸、心跳相對平穩後再補充水分,也可補充一些含鉀、鎂的天然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重要提醒
嚴禁運動後猛灌冰水!5℃-15℃的溫水或常溫飲品最利於吸收,能避免腸胃受到刺激。
運動中
隨時關注身體信號
高溫、高溼天氣下運動應量力而爲,切不可被網絡上“三伏天不能錯過運動”的極端觀點誤導。
運動中若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症狀,應立即停止,不要硬撐,必要時就醫。
頭痛頭暈
運動中或運動後都不應有頭痛感,若出現此種症狀,應停止活動;通常除開始練習某些旋轉動作外,也不應有頭暈現象,若持續頭暈,是腦供血不足的信號。
注意,頭暈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爲你不知道下一秒是否還有清醒的意識。
噁心嘔吐
排除消化系統疾病原因後,若鍛鍊時或鍛鍊後噁心,多數是由於機體因運動過量、缺氧造成的。鍛鍊者應放緩節奏,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
胸部不適
若鍛鍊過度,前胸大汗同時伴有氣短,可能是心臟受影響的信號,應立即停止活動。
本週
河北南部、河南、
陝西關中、湖北西部等
高溫核心區
最高氣溫將超40℃
今明兩天
本輪高溫將進入最強時段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運動時請避開高溫炙烤時段
根據環境變化調整鍛鍊方式
關注身體信號 科學補水
切勿因“用力過猛”發生意外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中國天氣、廣西疾控、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