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七十多歲的陳阿姨(化名)被一場
突如其來的“怪病”拖入絕境。
持續7天的反覆高熱,
同時伴有畏寒、寒戰頭痛與全身痠痛,
像無數根針穿透骨骼。
往日精神的她漸漸陷入嗜睡,
連睜眼都顯得費力,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陳阿姨前往醫院就診後,化驗結果顯示,血小板明顯下降,肝功異常,代謝性鹼中毒,病情危重,需立即住院治療。
接診醫生詳細詢問家屬後得知,陳阿姨在家喜歡種花、種菜,近期更有長時間的草堆活動史,憑藉臨牀經驗,高度懷疑她患了恙蟲病。
隨後,在體格檢查中,張美泉發現陳阿姨的胸前區有一處2cm*2cm的皮膚破損,中間可見焦痂,這正是恙蟲的特異性“吻痕”。
在完善血TNGS檢測後,果不其然,陳阿姨最終被確診爲“恙蟲病”。
正是高發季,多地有人中招
未經治療的病死率可高達30%~70%
今年入夏以來,福州、泉州、廈門、漳州等多地相繼有人中招。
恙蟲病,是一種由恙蟲病東方體感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經恙蟎幼蟲叮咬傳播,臨牀以發熱、皮疹、特徵性焦痂與潰瘍、淋巴結及肝脾腫大爲特徵,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支氣管肺炎、心肌炎、腦膜腦炎、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未經治療的病例病死率可高達30%~70%。
恙蟲病多發於夏秋季(6月至9月),恙蟎喜歡藏在草叢、灌木叢中,當人或動物經過時,它們就會爬到身上,選擇皮膚薄嫩、潮溼的部位叮咬。被叮咬後,恙蟎會將體內攜帶的恙蟲病東方體注入人體,從而引發感染。
被恙蟎叮咬處,皮膚會先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紅色丘疹,隨後形成水皰,水皰破潰後就會形成潰瘍,最後結成焦痂,周圍有紅暈,呈“火山口”樣。由於焦痂多在隱蔽部位,容易被忽視,這也是恙蟲病早期診斷困難的原因之一。
醫生介紹,恙蟲病可防可治,首選多西環素治療,早期干預預後良好。
多數患者在被恙蟎叮咬後7~10天可能會出現高熱、皮疹與不適症狀。一般起病急,體溫可於1-2天內上升至39℃-41℃,最高可達42℃,發熱時間多在1-3周,多伴有畏冷、寒戰、劇烈頭痛、全身痠痛、疲乏、嗜睡、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嚴重時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危及生命。
夏季出行,千萬注意防護
預防恙蟲病至關重要,專家提醒:
儘量減少在草叢、灌木叢、河邊等恙蟎容易滋生的地方玩耍。
外出穿着長袖長褲,將褲腿紮緊,減少皮膚暴露。還可以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膚上塗抹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驅蚊劑。
回家後及時更換衣物,洗澡,檢查身體有無被叮咬的痕跡,並及時清潔全身皮膚。
如果突然出現高熱、皮疹等症狀,即使沒有發現焦痂,也要回憶近期是否有草地活動經歷,並及時就醫,告知醫生相關情況,以便醫生快速做出診斷。
來源 |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