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主題發佈會。相關負責人通報,暑期人員流動增加,高溫多雨,結合傳染病流行規律和疫情多渠道監測結果,預計病媒生物傳染病、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腸道傳染病風險將會增加。
登革熱進入高發季
蚊媒及傳染病風險增加
隨着夏季蚊蟲進入活躍期,部分南方省份發生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本土疫情的風險逐步上升。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等蜱傳疾病,在局部地區存在發生聚集性疫情風險。
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瀉病等腸道傳染病,當前正處於高發季節,需要給予關注。
呼吸道傳染病處於較低流行水平,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總體處於低流行水平。
被蚊子叮咬別大意
嚴重可致傳染病
被蚊子叮咬了不僅紅腫瘙癢,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傳播登革熱、瘧疾這樣的傳染病。我國已知的蚊子主要是庫蚊和伊蚊等屬,不同種類的蚊子形態、習性、可傳播的疾病都不一樣。
庫蚊傳播的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
伊蚊主要有白紋伊蚊,就是俗稱的“花蚊子”,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等疾病。
感染了登革熱怎麼辦?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專家介紹,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導致,是經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我國常年有登革熱輸入病例報告,每年夏秋季在部分南方省份會發生本地傳播疫情。
醫生介紹,患者典型症狀主要表現爲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骼及關節痛,皮疹,出血及白細胞減少等。
大多數患者表現爲無症狀或者輕症,少數發展爲重症登革熱,表現爲嚴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臟器損傷,嚴重者甚至死亡。
老人、孕婦以及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基礎疾病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後,容易發展爲重症患者。
溫馨提醒:在登革熱流行季節,如果伊蚊分佈地區的市民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不想家裏招蚊子
常做這4個動作
髒亂的環境不僅直接爲病菌滋生提供了溫牀,更通過蚊蟲等媒介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在夏季要從消滅滋生地等方面整治家庭內的環境衛生。有效的做法是4個動作“翻、倒、清、刷”:
翻戶外空瓶、舊盆、輪胎等積水容器;
倒掉室內外積水;
清理屋後的雜物堆、花壇和排水溝;
定期刷洗水缸、水桶、花瓶,破壞蚊卵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