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男子小言(化名)
近期因外賣喫出塑料異物
前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檢查
誰知塑料沒找到
竟意外發現腹中躺着
一支近15釐米咖啡勺!
CT顯示這個近15釐米長勺狀物體
嚴絲合縫地橫亙於
十二指腸球部與降部交界的生理狹窄處
稍有不慎即可能刺穿腸壁
引發腹膜炎或大出血
身爲嚴格自律的健身人士
小言對此毫無記憶
直至回溯半年前一場“夢境”般的經歷
……
今年1月,小言在泰國旅行時與朋友暢飲。酒量不佳的他回到酒店後頭暈嘔吐,情急之下竟抄起房間的咖啡勺伸入喉嚨催吐。一陣劇烈乾嘔中,他突感“嗓子裏有股力量拽走了勺子”,隨後斷片昏迷。次日醒來,他僅以爲是嘔吐導致的胃部不適,將夜半驚魂當作了一場夢。之後的半年,他依舊自律地保持健身。
這支被遺忘的勺子,歷經6個月胃腸蠕動,最終精準卡進十二指腸球部與降部交界處。此處腔隙狹窄且腸壁極爲菲薄,異物極易嵌頓,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穿孔。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解釋:“勺子陶瓷質地光滑細長,十二指腸球降交界又是人體上消化道的生理狹窄處,內鏡下取出難度極大。若失敗,只能開腹手術。”
6月18日下午,小言被推進了內鏡手術室。雖然團隊對手術難度有所預判,但內鏡畫面仍讓團隊倒吸涼氣——勺子的“頭”卡在十二指腸球部,而它的“長柄”則一路延伸下去,拐了個彎卡在了更深的十二指腸降部與水平部交界處。勺子表面太光滑,又長又硬,卡的角度刁鑽,好不容易圈套器圈住了柄部,一用力,就從光滑的勺面脫了出來……套不住,根本套不住!圈套器反覆滑脫,異物鉗難以抓牢光滑勺面。
時間分秒流逝,周平紅教授果斷啓用創新方案——雙鉗協同術。首先,經內鏡通道送入異物鉗A,夾持另一把異物鉗B抵達勺柄處;隨後,鉗B夾住勺柄小孔向下推送,使勺體與鏡身平行;雙鉗配合把整個勺子從狹窄危險的十二指腸區域,慢慢拖回到相對寬敞的胃裏。最後,周教授換回更牢固的“套圈”工具,穩穩套住勺柄,最終順着食道,成功將這把15釐米長的陶瓷勺子完整地取了出來!
術後小言經過短暫觀察即順利出院,但回想起來仍後怕不已:“原以爲是夢,誰知差點釀成大禍!”
此類驚險事件並非個例,日前外地一位64歲男子誤吞牙刷52年更是登上熱搜,這把牙刷長期卡在十二指腸彎曲處,刷柄末端距腸壁僅毫釐,隨時可能因腸道蠕動引發腸穿孔或感染性休克。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也曾接診過各種誤吞打火機、鉛筆、牙刷的患者。數據表明,內鏡取異物成功率超95%,但需把握黃金時間。
周平紅教授特別提醒,避免醉酒誤食要牢記三條準則:醉酒慎催吐,意識不清時易誤吞工具,可用手指輕壓舌根代替硬物;禁土法自救,勿用飯糰饅頭強嚥,以免加重損傷;立即禁食就醫,及時通過內鏡干預可避免外科手術。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