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要警惕食物中毒!每年這時候都有人中招

春日已到,氣溫回暖,時鮮美味依次上市,令人大飽口福。但在享受完美食後,有人產生了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甚至有人因食物中毒入院治療。疾控專家提醒您,需警惕“喫錯東西”導致的食源性疾病。

近期容易發生

哪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隨着春季氣溫回升,部分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監測數據顯示,每年3月以後,有毒植物、毒蘑菇以及微生物等引發的食源性疾病顯著上升。

家中容易發生哪些

常見食品安全風險?

家庭是每個人每天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同時也是我國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發生場所。家中常見食品安全風險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原料不安全

春季最常見的食物原料風險因素是採摘食用有毒的野菜。有的有毒野菜和我們平時的菜外觀上很相似,比如毒芹和水芹,鉤吻和金銀花,它們長得很像,普通人難以區分,一旦誤食容易引起中毒。有些野菜含有微量的毒素,如果烹調不當,或一次食用量過大,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另一個春夏季常見的食物原料風險因素是毒蘑菇,食用毒蘑菇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會導致死亡。針對以上風險,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不採摘、不購買、不食用不認識或不熟悉的野菜和野蘑菇。

做飯操作不當

在家做飯的時候,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因爲微生物交叉污染導致食源性疾病。

生肉、水產等生鮮產品可能會攜帶不同種類的致病菌,特別是進入夏季以後,隨着氣溫的升高,細菌容易在食材當中滋生,並在短時間內快速繁殖。如果刀具案板生熟混用,冰箱生熟食物混放,導致生食蔬菜、水果以及熟食這類不需要再加熱可以直接食用的即食食品被污染的風險增大。

預防這類食源性疾病,只要做到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安全的溫度、安全的水和食材,就不會給這些致病菌可乘之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食物中毒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並儘快到醫院就診治療。

食物放進冰箱就安全了嗎?

冰箱在家庭食物保鮮上的用處不言而喻,但很多人認爲食物在冰箱裏放幾天都沒關係,這種認知並不科學。經常喫在冰箱裏存放過久或存放不當的食物,也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實際上,冰箱不是“保險箱”。如果在使用冰箱的過程當中操作不當,可能會加速食物的腐敗變質,不僅會浪費食物,還會引起食品安全問題。

由於人們對冰箱太過熟悉,反而會忽視冰箱的一些安全隱患:

溫度控制不當

日常冰箱塞得太滿,頻繁開關門,冰箱門關不嚴或者不注意溫度調節控制,冰箱的溫度就會波動升高,導致微生物緩慢生長。

正確的方式是:冰箱儲存食物不要太滿,避免超負荷運轉。確保冷藏室的溫度控制在4℃上下,冷凍室的溫度控制在-18℃以下。

生熟食品混放

生肉和水產等生鮮食品可能會攜帶不同的致病菌,若未包裝、未分裝、未分層存放,容易發生交叉污染,可能污染生食蔬菜、水果以及熟肉等即食食品。

正確的方式是:冷藏室食品分層放置。上層放置即食食品,如切開的水果,要用保鮮膜或者保鮮盒來保存,避免交叉污染;下層放置生肉和水產等生鮮食品,並用保鮮盒或保鮮袋包裹,避免液體滲出;如果短時間內不食用,要儘量在冷凍室存放。

剩菜剩飯未徹底加熱

剩菜剩飯是家庭中常見的現象。首先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剩飯剩菜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第二要注意的是,在冷藏的情況下,部分致病菌如單增李斯特菌會緩慢生長,如果剩菜剩飯不徹底加熱就食用,可能會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正確的方式是:對於剩飯剩菜,包括切開的水果和開包的熟食,都要儘快食用,不要在冰箱中放置過長時間;另外剩飯剩菜一定要徹底加熱後再食用,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婦還有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羣更需要注意。

變質的食品未清理

一些保質期短的食品,容易因儲存不當或購買過量而變質;發生黴變的食品不僅會污染其他食品,還可能會污染冰箱。

正確的方式是:按需購買食品,及時清理冰箱中過期、變質的食品,避免其成爲污染源。同時,要定期清潔冰箱,用溫水加清潔劑擦拭冰箱內壁、隔層和密封條等。

腹瀉後自行喫藥是否可取?

有人認爲,腹瀉就是因爲喫壞了東西,找點藥喫就好了。這種認知並不科學。

實際上腹瀉是常見病,引起腹瀉的原因複雜多樣,既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性因素,也包括食物中毒、食物過敏以及腸道功能紊亂等非感染性因素。如果自行服用藥物,可能掩蓋病情,延誤治療。因此,不建議公衆自行盲目用藥。

發生腹瀉後該怎麼辦?

對於腹瀉次數少、精神狀態良好,沒有發熱、頭暈、乏力、口渴、心慌等症狀的年輕成人,建議清淡飲食,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並觀察病情,必要時就醫。對於兒童、孕婦、老年人這些特殊人羣,出現腹瀉時,建議先就診,並遵醫囑用藥。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1.出現發熱、腹瀉加重,比如腹瀉的次數增加;

2.出現大便帶血或膿、黑色或焦油樣便甚至血性大便;

3.出現脫水症狀,比如嚴重口渴、口乾、皮膚乾燥、皮膚彈性減退、尿量減少甚至無尿,以及頭暈、乏力,嬰兒出現囟門凹陷、哭鬧時無淚;

4.伴有嚴重的腹痛、頻繁嘔吐等。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