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症狀啊……”寧波女子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醫生:每拖一分鐘,死亡率都在增加

“我只是陪家人看病,沒想到自己倒下了!”近日,58歲的劉女士(化名)經歷了這驚險一幕。所幸醫院院內搶救小組立即救治,纔沒造成嚴重的後果。而造成她暈倒的原因,早在10年前就埋下了禍根……‌

“我只是陪家人看病,

沒想到自己倒下了”

當天下午,劉女士陪同因頭痛反覆發作的婆婆,前往李惠利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正當她向戴俊傑主任醫師陳述婆婆病情時,突然感到頭暈目眩、雙腿發軟。

“前一秒還在說話,下一秒就站不住了。”戴俊傑回憶,他立即將劉女士扶到檢查牀。剛躺下,劉女士就喪失意識並出現全身抽搐。戴醫生立即呼叫了院內急救小組,把劉女士轉送到了急診搶救室。

到搶救室,醫護人員立即予以心電監護、抗癲癇等治療,急診檢查顯示,劉女士大腦前動脈瘤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血腫,病情危重,需要爭取最快的時間止血,防止腦出血造成顱內高壓,引發腦疝等致命性危險。

動脈瘤破裂後,每拖一分鐘死亡率都會增加。”正在象山幫扶的該院神經外科病區主任孫成豐立即趕往醫院,加入搶救團隊。經過3小時的奮戰,劉女士的手術順利完成,大腦血塊清除、出血點止住,她被轉送至急診重症監護室渡過危險期。醫護團隊密切觀察她的生命體徵,根據病情及時調整方案。

術後第一天,劉女士恢復了意識。由於救治及時,劉女士未出現肢體、語言等方面的後遺症。第二天,她順利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接受後續的康復治療。目前,劉女士神志清楚,手腳活動良好。

沒症狀≠沒危險

這些損傷不可逆

在診療過程,醫生對劉女士突發動脈瘤破裂進行了刨根問底。

原來‌,劉女士在10年前體檢時已確診高血壓,但因“沒有頭暈頭痛”從未規律服藥、治療。“偶爾量血壓高了,我就休息幾天,感覺好了便不再管。”這種僥倖心理,悄然埋下了血管病變的禍根。

“腦動脈瘤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其中高血壓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長期高血壓會像‘高壓水槍’一樣衝擊血管壁。動脈內皮在持續高壓下逐漸硬化、脆弱,最終形成動脈瘤。”孫成豐主任介紹。“這類患者往往直到血管破裂才首次出現症狀,而這時已是非死即殘。

劉女士的案例並非孤例,李惠利醫院2024年收治的300多例腦動脈瘤患者中,大概60%存在高血壓未規範治療史。“很多人以爲‘沒症狀=沒危險’,這是致命誤區。”孫成豐強調,高血壓對心、腦、腎的損害是漸進且不可逆的,等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胸痛等症狀時,器官損傷往往已達中晚期。

他建議35歲以上人羣每年至少測量2次血壓,高危人羣(肥胖、家族史)至少每季度監測。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戒菸限酒,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熬夜可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激素分泌紊亂、血管內皮受傷等,這些都可導致高血壓,能不熬夜避免熬夜。”孫主任提醒,而對於已經診斷爲高血壓的市民,他一再提醒要定期監測血壓,遵醫囑服藥,長期穩定控制血壓

來源 寧波晚報 記者 陸麒雯 通訊員 徐晨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