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喫魚生後腹痛兩年,竟是感染了肝吸蟲病

“要不是醫生細心,我壓根不會想到原來是兩年前喫魚生喫出來的病。”32歲的張女士(化姓)兩年來反覆發作的腹痛終於真相大白,確診是感染肝吸蟲病。所幸病因及時明確,目前經住院給予驅蟲、護肝、退黃等治療後,張女士的腹痛、腹瀉症狀明顯改善,面色恢復如常,各項指標基本正常,即將康復出院。

張女士平時生活作息規律,蹊蹺的是,近兩年來,腹痛、腹瀉莫名找上門,輾轉求醫依然擋不住病痛間斷髮作,尤其近來不適感加強,還出現發熱伴明顯的畏寒,體溫一度高達40℃,臉色變成了黃銅色。3月23日,她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武漢腦科醫院感染科尋求診治。

接診醫生向曉東發現患者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大便稀溏、肝臟腫大、肝區疼痛、黃疸等異常,立即對張女士進行了詢問,得知張女士曾於兩年前赴廣東旅遊,7天的行程中曾食用大量特色魚生,當時出現了上腹痛、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經緊急就醫後很快好轉,她也沒太在意。

向曉東懷疑張女士出現的種種不適是肝吸蟲感染繼發,並立即將病情彙報至主任醫師雷君。經過詳細檢查,張女士的華支睾吸蟲抗體呈陽性。

華支睾吸蟲病,又稱肝吸蟲病,是有着較明顯地方性特徵的食源性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兩廣地區,與當地居民喜食魚生的傳統飲食習慣有極大相關性。雷君醫生認爲,由於張女士兩年前赴流行區喫了魚生後,當時可能是肝吸蟲病急性發作,可惜未引起重視,才導致“急病”變“慢病”。

雷君提醒,人們對肝吸蟲病普遍易感,預防措施主要是改變食“生”的行爲,一旦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蝦後,出現畏寒、發熱、噁心、腹脹、腹瀉、右上腹痛等症狀時,應儘早前往醫院感染科就診,一經確診,進行驅蟲等治療,一般可取得較好預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