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虛擬貨幣詐騙案宣判:34人獲刑,平臺僞造K線誘導投資

當前,虛擬貨幣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然而,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甚至面臨騙局和陷阱。

近期,鄂州法院成功審結2起虛擬貨幣網絡詐騙案,34名被告人組成的詐騙團伙,藉助新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精心策劃實施詐騙。短短一年,就有近3萬人被騙,涉案金額4.6億元。案件審理時,部分被告人辯稱這屬於投資交易,“客戶”系自願與平臺對賭。

01

環環相扣的詐騙套路

虛假包裝營造假象

詐騙團伙設立“OURBIT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歐比特平臺),對外宣稱“新加坡註冊”“持有美英金融牌照”,推出“全新止盈止損”“首創交易0滑點”等噱頭,參照比特幣市場交易價格僞造交易K線圖,虛構9種虛擬貨幣交易假象,營造出專業合規的平臺形象,吸引投資者入局。

“老師”話術誘導入局

詐騙分子化身投資“老師”,在微信羣裏頻繁曬出盈利截圖,安排拖兒附和,營造輕鬆盈利的氛圍,誘導被害人蔘與高槓杆投資。梁某被騙300多萬,他懊悔地說:“起初爆倉虧損,追加投資後稍有盈利,可平臺頻繁卡頓,恢復後又開始虧損,還遭遇‘插針’直接爆倉。”不少受害者事後表示,要是知道平臺是封閉對賭盤,絕對不會參與投資。

層級化分工明確

歐比特平臺設立產品、商務、技術等多個部門。商務部門以高額利益分成、風險共擔的模式發展一級代理,爲其提供虛擬賬戶。上級代理再層層發展下級代理,約定分成比例。代理發展客戶時,虛構身份、發送虛擬賬戶盈利截圖、預設話術誘導被害人在平臺進行“投資交易”。詐騙過程中,平臺各部門、平臺與代理間分工明確、配合緊密,形成穩定的犯罪集團。

平臺做局操控數據

實際上,歐比特平臺是封閉的“用戶—平臺對賭市場”,與外部平臺及國際市場並無真實關聯。平臺通過數據操控,設置“滑點”、製造“插針”、自制做市程序交易、設置模擬賬戶、推行高槓杆交易,大幅增加客戶虧損概率,提升平臺對賭勝率。對於極少數大額盈利客戶,平臺和代理勾結,採用鎖定賬號、遊說追加投資或直接封禁等方式,讓客戶血本無歸。

02

依法嚴懲不貸

法院經審理認定,被告人程某等34人以非法佔有爲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他人錢財,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爲均構成詐騙罪,依法判處34名被告人三年至十二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03

法官提醒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不受法律保護,參與此類投資不僅存在資金損失風險,還可能觸犯法律。投資者應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時刻保持清醒,對“高收益”宣傳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信社交羣組中的投資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作者: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陳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