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胸口好痛,像是被壓榨了一樣,透不過氣來!會不會是心梗了?”近日,62歲的朱女士(化姓)來到寧波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曾偉芳副主任醫師的診室,她恐慌地描述自己的症狀。
令人意外的是,朱女士並非心梗,而是被確診爲“心碎綜合徵”。這是怎麼回事呢?
胸部症狀很像心梗
動脈血流卻都正常
朱女士到診室後,醫生先爲其做了體格檢查,瞭解其疼痛位置、症狀、持續時間。
朱女士說,疼痛了3個小時左右,出了不少汗,非常難受。她表示自己平時沒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問起發病前有沒有特殊事件,如情緒特別激動,她搖頭表示否定。
雖然考慮朱女士沒有心梗的相關高危因素,但是其症狀和心梗很像,心絞痛、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謹慎起見,醫生建議其先接受心電圖等檢查。
心電圖檢查報告呈ST段抬高改變,心肌壞死標誌物肌鈣蛋白也明顯增高,這些症狀都是急性心梗的典型指標。
隨後,朱女士接受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醫生髮現其三支冠狀動脈都沒有堵塞,血流也正常,可她又是典型的胸痛伴心肌缺血的心電圖。醫生在進一步檢查中發現,朱女士的左室心尖呈球囊樣擴張。原來,一切都是由應激性心肌病引起,也就是俗稱的“心碎綜合徵”。
當醫生再問起這次發病前有沒有情緒大的波動,朱女士吞吞吐吐地說,和丈夫吵了一架,心情很差。
溝通後,朱女士同意入院治療。
曾偉芳也撥通了其丈夫的電話,請他來醫院。
吵架吵到心碎
醫生做起“和事佬”
事後,曾偉芳瞭解到了朱女士“心碎”背後的隱情。
朱女士夫妻倆感情和睦,幾十年來,很少有爭吵。這天上午,倆人卻因爲管教孫女,夫妻倆激烈爭吵。吵着吵着,朱女士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胸口開始緊縮,呼吸變得急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慌。她以爲是自己傷心過度,回房間休息一下就好了。疼痛卻越來越嚴重,她擔心發生了急性心梗。她勉強走到樓下,打車來到寧波市第二醫院。
朱女士的丈夫接到醫生來電時還在買菜,渾然不知妻子吵架後“住”進了醫院,以爲她只是在房間裏冷靜下。
病房裏,曾偉芳做起了夫妻倆的和事佬。
丈夫得知,這番爭吵,直接導致妻子“心碎”,還要入院治療,後悔不已。他連連表示:“以後都不吵了,都聽你的。”
朱女士也後怕不已,表示爲這樣的小事怕自己氣病了實在不值得。
住院期間,朱女士接受了相關支持治療,並進一步排除了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4天后,她康復出院了。
無獨有偶。
53歲的張女士(化姓)也是在吵架後被家人送到醫院。當時,張女士和家人起了爭執,被輕輕推了下,她倒在地上,隨後表示胸口很痛,像被狠狠地壓榨着,疼到大汗淋漓。
檢查後發現,其心肌損傷指標升高,心電圖ST段抬高,心尖運動減弱,冠脈造影正常,心臟有雜音。她也被確診“心碎綜合徵”。
第二天,隨着情緒平復,心臟雜音消失。5天后,張女士康復出院。
女性更容易“心碎”
有胸痛症狀應及時就醫
曾偉芳解釋,心碎綜合徵也稱應激性心肌病。它並不是指心臟真的碎裂了,而是一種以短暫性左室壁節段性收縮功能障礙爲特徵的疾病。
心碎綜合徵最常見的症狀爲急性胸骨後疼痛。有些患者可出現頭暈、乏力、心悸、呼吸困難或暈厥等症狀。這些症狀表明此時正在發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血壓休克或心跳驟停等情況。可以看出,心碎綜合徵的臨牀症狀和心肌梗死類似,但血管造影檢查未見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或急性斑塊破裂。
相比男性,心碎綜合徵在女性中更加常見,並且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羣中。研究顯示,女性心碎綜合徵患者佔比超過80%,其中絕經後女性居多。曾偉芳說,從他平時的接診情況看,患者以50歲—70歲女性居多。
在日常生活中,心碎綜合徵的發作常由強烈的情緒或軀體應激誘發,例如親人去世、家庭暴力、劇烈爭吵、過度驚嚇、巨大財產損失、急性疾病、大手術相關等。
心碎綜合徵一般病程短暫,通過消除誘因,減輕軀體或情緒應激的方法以及藥物保守治療後可以快速緩解症狀。有些患者也會出現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等嚴重的急性併發症,需要積極的搶救治療。
在心碎綜合徵發作的第一時間,患者應首先保持冷靜,避免過度恐慌和焦慮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其次,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並坐下或躺下休息以減少心臟耗氧量;同時注意觀察自身症狀變化並儘快就醫。
曾偉芳提醒,有胸痛症狀,應及時就醫。應激事件除了可能導致心碎綜合徵,也是心梗的常見誘因。心碎綜合徵容易與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混淆,這些疾病都可能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暈厥等症狀,普通患者難以鑑別。因此,建議及時就醫,由醫生來專業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另外,當在生活中遭遇重大的情感衝擊時,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要學會調節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和困難,有需要時也可以轉移注意力,找可以信任的人傾訴。
來源 寧波晚報 記者 王穎 通訊員 鄭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