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曝以軍在加沙“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

美國《紐約時報》26日播發調查報道,首次披露以色列軍方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之初,放鬆旨在減少平民傷亡的交戰規則,繼而導致加沙地帶大量平民傷亡。

例如,允許以軍每次空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目標時,最多可以炸死20名平民;如果目標是哈馬斯領導人,每次最多可以炸死100名平民。

放寬“誤傷”限制

《紐約時報》記者查閱數十份軍事記錄,採訪100多名以軍士兵和官員,其中包括超過25名幫助審查、批准或打擊目標的人。大多數士兵和官員要求匿名,緣由是以方禁止公開談論如此敏感的話題。記者向知情軍官覈實了相關軍令。

報道說,2023年10月7日下午1時整,以軍領導層下達一道命令,發動對加沙地帶空襲,授權中級軍官空襲數以千計的武裝人員和軍事場所,而這些人員和場所在以往的加沙衝突中從未成爲以軍優先打擊目標。

根據這道命令,以軍對加沙地帶“鐵劍”行動早期,除了重點轟炸哈馬斯高級指揮官、彈藥庫和火箭彈發射器,還大幅擴大打擊範圍,把級別最低的武裝人員也列爲目標。每次空襲,以軍有權冒殺死至多20名平民的風險。有幾次,以軍高級指揮官批准空襲哈馬斯領導人,並且清楚,每次空襲都可能導致上百名平民死亡

《紐約時報》說,這種命令在以色列軍事史上沒有先例。以軍中層軍官之前從未獲得如此大的操作空間,可以以如此高的潛在平民死亡代價,攻擊如此多的目標。

例如,普通哈馬斯武裝人員在家,身邊有親戚鄰居時,以軍也可以發起空襲,而不必等到他們獨自在外時。

按照這篇報道的說法,以往與哈馬斯的衝突中,以軍空襲常常在預判不會誤傷平民後才獲得批准。有時,執行空襲的以軍人員獲准每次可以炸死至多5名平民。這一上限偶爾會提高到10人以上。實際上,以軍空襲造成的死亡人數往往高得多。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以軍高級軍官說,以軍領導層之所以改變交戰規則,緣由是哈馬斯突襲給以色列造成重大傷亡後,軍方認爲以色列面臨“生存威脅”

《紐約時報》說,這導致以色列在本輪巴以衝突的前7個星期向加沙地帶投射將近3萬枚彈藥,超過接下來8個月的總和。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說,空襲在頭兩個月最爲猛烈,導致1.5萬餘名巴勒斯坦人喪生,佔迄今總死亡人數三分之一

弱化預防機制

《紐約時報》調查還發現,以色列嚴重弱化用於預防平民傷亡的保障制度,採用有缺陷的方法搜索目標和評估平民傷亡風險,經常不對造成平民傷亡的空襲作事後審查或懲罰相關責任人,並忽視來自以軍內部和美國高級軍官的警告。

由於在“鐵劍”行動初期高強度轟炸,以軍頭幾天就炸光了戰前經過審查的目標數據庫裏的大部分目標。情報人員繼而轉用一套大規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卻未經檢驗的系統搜索新目標,且據此發動打擊的速度之快,令新目標的確定過程很可能不可靠

報道說,以軍以往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中,會提前對某一個特定建築物進行長時間監視,繼而確定目標。然而,在“鐵劍”行動中,以軍以一個粗糙的統計模型評估平民傷害風險,而這個模型主要依賴對更大範圍居民區手機信號作評估,武斷地認定,哪裏沒有手機信號,哪裏就沒有平民。另外,以軍有時在最後一次定位目標幾個小時後才發動空襲,增加了傷害平民的風險。

以色列軍隊自詡“世界上最有道德的軍隊”,理由之一是會在發動空襲前“敲屋頂”即實施警告性轟炸,或者打電話、發短信要求這一帶的巴勒斯坦民衆逃離,再炸燬相關建築物。然而,《紐約時報》調查發現,從“鐵劍”行動第一天起,以色列就大幅減少“敲屋頂”,改爲直接轟炸。有時,以軍本可以使用更小或更精確的彈藥完成打擊,卻用投擲老式自由落體炸彈和重磅炸彈,以造成更大破壞。

報道說,從2023年11月起,在國際社會強烈抗議下,以色列在轟炸加沙地帶時開始減少使用航空彈藥,並收緊了一些交戰規則,其中包括在打擊不構成緊迫威脅的低級別武裝人員時把可能受到傷害的平民人數減半。但這些規則仍然比衝突前寬鬆得多。

《紐約時報》26日的報道援引了以軍一份回應聲明,其中承認以軍交戰規則發生變化,但強調修改規則的原因是本輪巴以衝突“前所未有”,幾乎無法與全球其他衝突相提並論,其中包括哈馬斯大規模襲擊以色列、藏身平民中間以及使用遍佈加沙地帶的地道網絡。

以色列長期侵佔巴勒斯坦土地並封鎖加沙地帶。哈馬斯去年10月7日自加沙地帶襲擊以色列軍民目標,造成大約1200人死亡,並把251人挾持到加沙地帶。以軍“鐵劍”行動迄今造成逾4.5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近10.8萬人受傷。南非等國向聯合國國際法院起訴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以色列否認這一指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