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 陳瀟
10月16日,成都四季度首拍迎來4宗宅地出讓,分別位於武侯區、溫江區、雙流區和新津區,總起始價約19.9億元。最終,3宗地塊以底價成交,1宗地塊小幅溢價成交,累計收金19.95億元,呈現理性成交態勢。
其中,武侯區地塊由成都武侯宜居樂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總價11.47億元競得,樓面價14100元/平方米,溢價率0%;溫江區地塊由成都禾潤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3.14億元摘得,溢價率0%;雙流區地塊同樣以底價成交,由成都瑞浩置業有限公司以3.14億元競得;新津區地塊成爲當日唯一溢價成交地塊,由成都鑫華置業有限公司以2.19億元競得,溢價率2.27%。
從房企類型來看,此次拿地的多爲小型民營房企。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企業結構看,此前成都幾宗高溢價地塊多由央企、國企摘得,而當前民企開始迴歸土地市場,說明部分企業對未來市場預期趨於理性樂觀。這類民企多選擇體量適中的地塊,拿地邏輯更注重現金流與產品匹配度,而非高溢價擴張,反映出市場轉向理性拿地。
回顧今年以來,成都土地市場呈現出持續的熱度,樓面價接連突破每平方米三萬元,乃至每平方米四萬元的紀錄,吸引各大房企競逐。進入下半年後,土地市場有所分化,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9月成都當月共推出21宗涉宅用地,成交13宗,整體溢價率5.5%,其中麓湖、萬年場、東大街等核心板塊地塊競爭激烈,而非核心板塊則普遍底價成交。
從市場層面看,核心板塊新房銷售表現較爲亮眼。中指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9月新房供需環比回升,國慶節前一週房企積極取證,新規產品支撐市場穩步回升,來自二圈層核心板塊的項目,憑藉區位及價格優勢,銷售勢頭較好。十一假期,成都樓市相對活躍。假期上半程售樓部客流相對平淡,後半程到訪量明顯增加,單日平均到訪量是日常週末的兩倍。部分項目推出節日特定優惠2-3個點以及特價房等優惠活動,帶動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層面也在持續優化市場環境。近期,成都出臺《〈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24)〉的補充規定》推動高品質住宅建設。業內認爲,該舉措將促進市場產品結構優化,不會對存量項目去化造成衝擊,有利於住房需求的有序釋放。
展望未來,嚴躍進認爲,成都作爲西部的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具有長期韌性。短期內,土地市場或繼續維持結構性分化,核心板塊的優質地塊仍存激烈競爭,而外圍區域以底價成交爲主,整體市場將保持平穩運行。